第2部分 (第1/4页)

切枰�狻 ≈旨膊。�

自然选择的逻辑是,如果某种基因的特性使我们更强大,特别是让我们在出生前就坚不可摧,那么我们就更有可能生存、繁衍下去,同时将这种特性代代相传;如果某种基因的特性使我们更脆 弱,那么我们将难于生存、繁衍,同时也不太可能将这种特性延续。长此以往,物种便在各种遗传特性间择其优、弃其粕。

那么为什么如血色病一样的人类天敌会在我们的基因库中持续存在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生命与铁元素的关系,这里指的不单是人类的生命,而是世间万物的生命。但是之前,我们还要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明知道一种药物会在 40年后置人于死地,而我们还要服用它?原因之一就是,这是唯 一能让人不在明天就一命呜呼的方法。

我们都需要铁元素

世间万物都需要铁元素,人类新陈代谢的每一个过程都离不开 它。在血液中铁元素负责携带氧,将其从肺转运到身体中需要氧气 的各个部位。酶是体内大多数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参与解毒和能量转换,而铁元素是各种酶的组成部分。众所周知,贫血是一种红细 胞减少性疾病,其常见症状为疲乏、气短,甚至心力衰竭,而饮食中铁元素摄入不足和其他缺铁性因素是导致贫血最常见的原因(由于每月失血所导致的铁缺乏,20%的育龄妇女都患有缺铁性贫血症。同时,高达一半的妊娠妇女也有缺铁性贫血,因为腹中胎儿对铁元素的需求量甚大)。体内铁元素缺乏时,免疫功能就会下降,皮肤苍白,而且感觉精神不振、眩晕、畏寒、异常疲乏等。

而铁元素是如此有趣,它能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地球上某些海域蔚蓝剔透却生命罕至,另一些海域晶莹碧绿却物种丰富。因为当来自陆地的沙尘被吹落入海时,沙尘中的铁也随之被带到海水中。 对于风少的海域,如太平洋的一些地方,浮游植物势必减少;而浮游植物处在海洋生物食物链的底层,没有浮游植物就没有浮游动物,进而也就不会有凤尾鱼,当然也不会有处在食物链更上层的金枪鱼。但是在北大西洋海域,来自撒哈拉沙漠的含铁丰富的风沙正 好途经此处,于是便形成了绚烂缤纷的绿色海洋世界。为解决全球 温室效应,科研人员受此启发提出了巨力多方案(巨力多是一种治 疗缺铁性贫血的营养补充剂)。该方案的基本理论是将不计其数的 铁溶液倒入海中,以刺激植物的生长,从而吸收人类因燃烧汽油而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为了验证这一方案,1995年科研人员曾在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海域进行了试验,倾倒铁溶液后仅仅一夜,由于大量浮游生物的繁殖,海水就由蔚蓝色变成了墨绿色。

因为铁元素是如此重要,所以医学研究大多将目光锁定在了铁 元素缺乏的人群中。一些医生和营养学家甚至得出结论,铁元素越多越好。目前无论面粉、谷类早餐,还是婴儿食品中均添加了铁元素。

可是,往往物极必反。

人类与铁元素的关系远比我们目前所认识的要复杂。虽然铁元素不可或缺,但它同任何物质一样,也绝非多多益善。除了极少数细菌不需要铁,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铁。找寻、控制、利用铁元素就意味着生存,因此寄生虫拼命攫取我们体内的铁,肿瘤细胞也毫不留情。对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而言,人类的 血液和组织无异于一座富含铁元素的金矿。如果体内铁元素过多, 则是为它们提供了饕餮大餐。

。。

人体内也有不需要铁元素的地方

尤金·D。温伯格是一个天才微生物学家,他总是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但是不幸的是,他的妻子总是疾病缠身。1952年在一次轻度感染后,医生给她开了四环素。温伯格教授突发奇想,希望能搞清楚妻子食物中的成分是否会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对我们今天所掌握的细菌知识,温伯格教授当时只是略知一二,对细菌的特性更是一无所知,但他确实想搞清楚妻子饮食中摄入的各种化学物质 与抗生素到底有何种相互作用。

在印第安纳大学的实验室中,他指导助手将四环素、细菌和另 外一种营养元素同时加入细菌培养皿中,每一个皿中的营养元素各不相同。数天以后,一个培养皿中长满了细菌,温伯格教授的助手猜想可能是她自己忘记往那个培养皿中加入抗生素了。她将实验重复进行了一遍,结果依然同前。看来这个培养皿中的营养元素为细菌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以至于抵消了抗生素的作用。你或许已经猜 到这是何种营养元素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