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诡书《三国》诡魅迷人(1)

诡书《三国》诡魅迷人(1)

有谁不想成为精英?有谁不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鼎立不败,并获胜成为成功人士?

《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被社会精英视为取得成功的制胜法宝;可是它们仍然局限于精英文化,被接受的范围狭窄。

《三国演义》则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融合,通过精彩的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比枯燥的理论条文,更易于被人们接受、记住和效法,让精英文化通俗化,深入生活;让普通人也能掌握精英制胜的秘诀,人们在津津有味地读或听《三国》故事时,就学到了兵法和谋略。

红尘滚滚的世界,有几个人能脱俗而超然世外;智障的脑残者除外,大多数人都有精英情节,都想成为精英,都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鼎立不败,并获胜;因而被诡书《三国》的“诡魅”吸引。

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是诡道之书。计者,弄诡也。《三十六计》是诡计之书。

《三国演义》是集诡之大成者,又极具魅力,魅了几百年,魅倾倒了一代又一代人,仍然魅力无限,堪称诡魅大帝。

魅:神话传说中的魔,具有吸引人并令人痴迷的魔力。

《三国演义》以其超强的魅力,深深地吸引并影响了无数读者;其魅力经久不衰,而且有愈强之势,形成《三国》文化;这在世界的文学经典名著中,堪称罕见。

不断掀起《三国》热浪,浪打浪,越来越热,《三国》热浪席卷朝鲜、韩国、日本、东南亚,卷向世界。在韩国、日本,《三国》热的程度,决不亚于我国,而且大有赶超的趋势。

研究《三国》的书数不胜数,几乎都是在文学评论、历史考证的范围内;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有魅力的一点,还是最有价值的一点,这一点就是诡道。

《三国》充满了诡道,诡道纵横,贯穿始终,是一部地地道道的诡道之书。诡书《三国》,正是以其闪耀智慧光芒的“诡魅”,魅痴魅迷了无数人;而且其“诡魅”正与时俱进,超越了传统的军事、政治范围,扩展到广阔领域。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三国》“诡魅”,更具魅力,因为它能让竞争者获胜。毫不夸张地说,一部诡书争天下。

《三国》“诡魅”,非常值得认真研究。

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也说出了《论语》这部哲学经典的巨大作用。

古人还有“一部《三国》争天下”的实践,《三国演义》这部文学经典,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吗?

其实,这一点也不夸张。《三国演义》问世后,受到明清两代许多军事家、政治家的重视;特别是造反的草莽英雄,更是把《三国》当成争夺天下的法宝。例如:张献忠、李自成、白莲教、太平天国,都把《三国》当成指导斗争的《玉帐唯一之秘本》。满清入关前和入关后,曾把《三国》当成争天下的秘笈。他们是怀惴一部《三国》争天下。

诡书《三国》诡魅迷人(2)

诡书《三国》诡魅迷人(2)

为什么承认《论语》有治天下的作用,却不肯承认《三国》争天下的作用呢?

因为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们,有一个“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悠久历史传统,那就是可以想,可以干男盗女娼的坏事;嘴上却绝对不可以说,打死也不说;满嘴要说“仁义道德”。

以史为鉴,这可是有深刻的历史教训。三国的那个曹操,就因为坦白:“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被骂了上千年的奸雄。

有人说:“曹操是因为挟天子,图谋篡位,大逆不道,才被骂成奸雄。”

那么,为什么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害兄弟,逼迫父亲下台。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权篡位。曹操只是图谋篡位,并没有当皇帝。而李世民、赵匡胤确确实实地篡了位,真真正正地当了皇帝;为什么人们不骂唐宗宋祖大逆不道呢?

想当年,魏武挥鞭,灭陶谦、擒吕布、除袁术、败刘备、降张绣、破袁绍、平乌桓、下荆州、克汉中、定西凉,芟平中原大乱;招收流亡,屯田安民。其文治武功不亚于唐宗、宋祖,其文采远胜之。唐宗策玄武之变,宋祖谋陈桥之叛,皆行篡逆,可是历代人们都称赞唐宗宋祖为明君。为何独骂魏武奸雄?

有人还会说:“历史不审判胜利者。曹魏王朝没能统一全国,是失败者;而唐、宋则建立了统一王朝,是胜利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