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她看过立马卷出一脸的焦虑,以长辈的口气批评:“你太莽撞了!把所有的钱都押上去了,将够发两个月的工资,拿什么付加班费?”

“我自有办法!”

“大侄子,老姑告诉你,现在的‘沙家浜’,没有‘胡传揆’,要么是‘阿庆嫂’,要么是‘刁德一’,都成了人精,个个都懂‘劳动法’,没有一个好蒙的。你不给他们发加班费,他们就会去劳动部门告你,找媒体给你曝光,让你没法混。”

“我将宣布,加班四个小时,发加倍工资。”

“总共是三个半月的活,你这样干,也只能干完三个月的活,还欠两个月的工资。”

“我自有办法。”

“我看你有什么办法!你还敢抢银行吗?”

他看着姑姑甩脸子气哼哼地走了,他正在实施除去长辈兼功臣*掣肘的诡计。这个世道,不心黑手辣就当不了老板。三国魏的老板曹操,曾借粮官的头稳定军心。现今这个老板借鉴曹操的诡道,举一反三,要一箭双雕,借他的姑姑的“头”激励员工,还除去掣肘,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过了一个月,那个财务经理的姑姑来找老板:“要是发了双倍工资,就没钱啦!”

“那就少发半个月吧。”老板一脸无奈……

员工少拿半个月工资,都不满。老板找到姑姑:“企业要破产啦,趁法院冻节财产前,我给您一笔钱,加上您的保险,足够您养老。对外宣布开除您。”

姑姑无奈,只好同意。

老板宣布:“财务经理私扣员工工资,予以开除!补发员工工资!”……

员工见老板大义灭亲,说话算数,都称赞。老板在员工中建立威信,宣布实行计件工资,完不成重罚!超额完成重奖!……

老板开除姑姑兼功臣*,补发工资之举,让员工相信老板赏罚分明;鼓足干劲,加班加点,提前七天完活儿。老板赚大钱啦。

真是:读了《三国》学诡道。奸雄曹操的奸诡之道,人们都要效法。至于诸葛亮之智近于妖,被尊为智慧化身,人们更是要理所当然地效法诸葛“妖诡”之道。

真是:《三国》诡道能让人诡迷心窍。

为什么:行圣人之道者少?行诡道者多?因为:诡道通往成功之路。

《三国》诡道生动形象惹人爱

《三国》诡道生动形象惹人爱

《三国演义》以其高超的文学手段,让诡道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受到广大民众喜爱;特别受到草莽英雄的喜爱。

满清入关前,把《三国演义》视为奇书,军事秘笈,只有高级将领才能读到。

有一个故事:一个汉族商人与满清的一个王交往甚密。一天,那个王喝多了酒,对商人吐“真言”:“我八旗兵所以能常胜,因为得到了一本奇书。”

商人惊奇,恳求一看。那个王从一个大柜子里搬出一个箱子,又从箱子底取出一个盒子,打开盒子,取出一个绸布包,揭开一层又一层,露出一本书。商人瞪大眼睛一看,上写:三国演义。

那个王一脸神秘兮兮,叮嘱:“千万、千万不要说出去!”……

李自成、张献忠把《三国演义》视为“玉帐唯一秘本”“凡埋伏攻袭皆效之。”

太平天国把《三国演义》当成秘诀:“贼之诡计何所依据?盖由二三黠贼采稗官野史中军情仿之,行之往往有效,遂宝为不传之秘诀。其裁取《三国演义》为尤多。”

诡道之书《三国演义》以其闪烁智慧光芒的魅力,吸引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影响了我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形成《三国》文化;其魅力几百年来经久不衰,而且有愈加旺盛的趋势,出现了《三国》热。

研究《三国》的书籍、文章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以《三国》为蓝本,改编的戏剧、电影、电视、评书等,更是数不胜数。

然而,品《三国》也好,评《三国》也罢,都是着重文学评论、历史考证;不知是忽略了,还是有意回避,反正都不着重研究《三国》诡道权谋的本质,似乎在舍本逐末。也许君子于诡道权谋于不耻,恐有教唆人学坏的嫌疑。

尽管君子把《三国》中的诡道权谋排斥为“糟粕”,可是广大民众却对《三国》中的诡道权谋津津乐道。

作者不是君子,愿意谈谈《三国》的诡道权谋。

每当读《三国》,脑海里总会出现一幕幕斗智斗法、施展诡道权谋的活剧,扣动心弦。中外描写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