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 (第1/4页)

ァ�

寺庙里的知客僧这才注意到这个陌生的和尚,忙快步迎了上去。

佛家讲究修行,但是也不会太拘泥于修行方式,有闭关修行,也有云游修行,游方僧人称为“云水僧”。佛家中的云水有两层意思:一是游方行脚的僧人就像行云流水,自在无碍;一是他们如云在天,如水在瓶,自然地生活着。

院把游方僧人称为“云水僧”。佛家中的云水有两层意思:一是游方行脚的僧人就像行云流水,自在无碍;一是他们如云在天,如水在瓶,自然地生活着。

居住在寺院里褂单的云水僧人,他们总是做着一般人认为卑贱的工作,例如扫地、烧饭、拉柴等等的劳动,可是不管多么卑贱的工作,丝毫不会灭损他们的尊严,他们常把粗鄙的劳动当成是神圣的,认为可以养成谦让的人格和温和的心。

在佛教里,特别是禅宗有强烈的云水风格,那是由于禅师必须四处去参访,寻求师父的印可,并且,云水本身就有着禅的本质,自由自在、单纯朴素、身心调柔,流动无滞。

云水僧所拥有的东西就是一衣一钵,他们每天只有日中一食。过午就不再进食了。他们到寺院褂单,只有一个席子大的地方,他们就在这个地方坐禅、睡眠。他们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做粗重的工作,是希望在单一的身心中,发现生命的本质,或在流动之中抓取本来面目。以禅的语言来说,就是“明心见性”。

云水僧的生活是一种自我的抉择。云水到了一个寺院,追随一位禅师,有的可能一见面就开悟,第二天就离开了;有的可能住了二十年还没有得到开悟。因为有没有获益,只有自心最为清楚,在云水的生活里是没有“伪善”的,他们依靠真诚和虔敬的信念生活,他们强调根本经验,也可以说是“心的经验”。

在云水僧的参访里还有一种可贵的精神,就是到了有师有法的地方,自己如果没有开悟,即使被老师打死也不离开。反之,在无师无法的地方,则一刻也不肯多留。之所以如此,行云流水并不是马马虎虎,而是希望彻底洞见生命的真实,抛弃一切粉饰,得到真正的解脱。老师与教法是能帮助解脱的,所以禅者对老师有着绝对的服从。

知客僧看朱重八脸生,只道他是云游到此的和尚。不敢怠慢,双掌合十,行礼道:”师兄哪里去?”

朱重八云游惯了的,当然知道知客僧的用意,还礼说道:”贫僧朱重八,乃是皇觉寺出家,云游到长安城,特来拜见佛骨舍利。还望师兄行个方便。”

知客僧点点头,低声说道:”阿弥陀佛。师兄云游礼佛,当然方便。请随贫僧前来。”说着,大袖一挥,在前边带路。

朱重八大喜,忙点头谢过。快步跟在知客僧后边。

此时已过酉时,寺里的众僧晚膳已经用毕,都在大雄宝殿做晚课。知客僧带着朱重八穿过侧门,绕过两侧的竹林,到了寺中僧人用膳休息的地方。

知客僧安排好火工道人和几个小沙弥,就告了别,匆匆又赶到山门了。

朱重八坐在伙房中,坐在一个大桌子边上,小沙弥很快端上来一大碗豆腐粉条,一大碗熬白菜,一盆白米饭。

看着热气腾腾的饭菜,饿了一天的朱重八食欲大振,甩开衣袖,好似风卷残云一般,转瞬间就把两大素菜和一大盆白米饭消灭的干干净净。

旁边的小沙弥看的目瞪口呆,看朱重八吃完了,正待上前收拾碗筷。谁知道朱重八却又说道:”小和尚,还有饭菜吗?再上来一份。”

按理说,这个时候小沙弥也该休息了,谁知道,这个邋遢和尚吃完了不说,尽然还要吃。就没好气的说道:”没有了。明天再吃吧。”

”兀那小和尚,你们灶火分明还未熄,快快让火工道人再做来。”朱重八拍着桌子说道。

小沙弥哪里肯去,又听的朱重八大声呼喝,甚是无礼,也提高了声音说道:”我们灶火终日不熄,但火工道人却不是无休止的烧菜做饭。他们早已休息去了。”

朱重八大怒,正待起身喝骂,却看到伙房中几个火工道人不怀好意的看着自己,就强自按捺住怒火,低声说道:”既然如此,那叨扰了。”

小沙弥自顾收拾伙房,也不答话。挥挥手,就让朱重八离开伙房。

朱重八心中恼怒,一个小沙弥都敢对自己这样无礼,无礼也就算了,居然还让自己吃不饱饭,自己快一个月没有吃上一顿饱饭了,好容易来一趟长安城法门寺,本来以为能够饱餐一顿,谁知道竟然还是这样饿肚子。

对自己无礼没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