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 (第1/4页)

又据《越绝书》记载,欧冶子曾应楚王之邀与干将(传说与欧冶子同师)一起“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一作工市)”。楚王曾引泰阿之剑大破晋郑王三军。

欧冶子铸的剑以湛卢剑最为有名,称为“天下第一剑”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载:“越王允常(勾践之父)命欧冶子铸剑。”欧冶子到闽、浙一带名山大川遍寻适宜铸剑之处。当他见到湛卢山(今福建松溪县)清幽树茂,薪炭易得,矿藏丰富,山泉清冽,适宜淬剑,就结舍于此铸剑。3年辛苦,终于铸就了锋芒盖世的湛卢之剑。时世上五大名剑是:湛卢、钜阙、胜邪、鱼肠、纯钧(又作纯钩),名列第一的是湛卢。此剑可让头发及锋而逝,铁近刃如泥,举世无可匹者。后代诗人题诗曰:“十年云卧湛卢下。斗间瞻气有双龙,人间何处问欧冶?欧冶一去几春秋,湛卢之剑亦悠悠。”,湛卢山也因此称为“天下第一剑山”。

写在前边 关于湛卢神剑

《剑焚九天》小说上传以后,有读者问我湛卢神剑的一些细节,以下文字只是作者根据部分史书、神话故事和一些网文汇编而成,实乃一家之言,望各位读者海涵。

“乾坤开胜地,紫气抱卢山”,从古至今,有关湛卢的诗文有很多,但总不免要提到欧冶子,提到那把“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卢宝剑。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交战各方为了增强战斗力,纷纷选派国内的能工巧匠,研制克敌制胜的武器。作为短兵相接的主要武器,剑在当时被称为“百兵之师”。地处东南地区的吴越诸国,水网纵横,林草密布,不利车战,因而锋利轻便的剑就愈显其重要。

“……剑之成也,精光贯天,日月争耀,星斗避彩,鬼神悲号。”锋芒盖世的宝剑。欧冶子它献给越王。越王爱抚之下,命名“湛卢”。从此,欧冶子就同他的湛卢剑一起名扬天下。故以剑名山。因此,湛卢山素有“闽山第一”、“天下第一剑山”、“剑山”等美称。

楚昭王卧于宫中,既醒,见枕畔有寒光,视之,得一宝剑。及旦,召相剑者风胡子入宫,以剑示之。风胡子观剑大惊曰:“君王何从得此?”昭王曰:“寡人卧觉,得之于枕畔,不知此剑何名?”风胡子曰:“此名‘湛卢'之剑,乃吴中剑师欧冶子所铸,昔越王铸名剑五口,吴王寿梦闻而求之,越王乃献其三,曰‘鱼肠',‘磐郢',‘湛卢'。‘鱼肠'以刺王僚,‘磐郢'以送亡女,惟‘湛卢'之剑在焉。臣闻此剑乃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然人君行逆理之事,其剑即出。此剑所在之国,其国祚必绵远昌炽,今吴王弑王僚自立,又坑杀万人,以葬其女,吴人非怨,故‘湛卢'之剑,去无道而就有道也!”昭王大悦,即佩于身,以为至宝,宣示国人,以为天瑞。(出自《东周列国志》)

湛卢剑铸成后,历代都对它推崇备至。关于湛卢剑的神奇传说,汉袁康的《越绝书》、东晋的《拾遗记》以及明末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等古籍均有记载。而在民间,则流传着欧冶子试剑的传说。元代湛卢书院山长杨缨通过自己的想象描绘了湛卢剑炼成时的生动景象:“……剑之成也,精光贯天,日月争耀,星斗避彩,鬼神悲号”。

传说欧冶子炼成宝剑后,为测其性能,挥起宝剑朝巨石砍去,巨石轰然裂开。

“一剑挥落巨石分”虽然只是个传说,但湛卢宝剑的锋利无比,却是有史料可查的。据《吴越春秋》记载,欧冶子一共炼了湛卢、纯钧、巨阙、豪曹、鱼肠五名剑,而湛卢就列在五名剑之首。唐代大诗人杜甫有“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的诗句,在这里,‘湛卢‘已成为锐利武器的代名词了。

但是这把“出之有神,服之有威”的湛卢宝剑却没有永驻人间。

卢剑在屡易其主后,到晋代为名将周处(就是除三害的那位)所得,后由其子孙转赠给抗金英雄岳飞,自岳飞风波亭遇害后,湛卢宝剑就失传了。湛卢有灵性,能识忠臣,良君。传说最后湛卢落进了当时造此剑的故乡中一个碧水深潭中。

写在前边 “封神”、“西游”疑难辨(转帖)

《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一脉相承,互参互证,一定是要放在一起读,以前看《西游记》的时候没看《封神演义》,看《封神演义》的时候没看《西游记》,所以有很多人物、典故线索就此中断了,但是放到一起来看,确是一点也不突兀。从故事发生的年代上讲,《封神演义》在前,《西游记》在后;从写作人物的年代上却是颠倒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