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赵家弱冠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本是陆游渴望报效国家的一首词,被赵旭改了一下,出现在这里。

周围的人都奇怪的看着赵旭,特别是赵匡胤十分惊奇的看着自己的儿子,记得自己的儿子从来不好好的读书。怎么会有如此诗情。

况且,这首诗表达的就是渴望报效国家,看上去怎么也是一个报国无门的中年人所写,怎么会出现在自己的儿子口中。

……

第二天赵旭就去禁军报到去了。

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说白了也就是个保镖的部队。

但是又因时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亲卫、近卫、御林军等不同称呼。

那时候的禁军可谓是精英,远不是后代的禁军只是一种荣誉称号。

后周的禁军此时也是后周的正规军,大分部是驻扎在都城开封和附近,平时拱卫京师的安全,战时开赴前线。

后周的禁军分属殿前司与马军司、步军司“三衙。”三衙的最高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

对于三司的领导机构可分为:

就殿前司而言一次为:殿前司都点检、殿前司副都点检、殿前司都指挥使、

殿前司副都指挥史、殿前司都虞侯

就马军司而言:依次为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司副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司都虞侯

同样的步军司侍卫亲军可分为,马军司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司都指挥使、马军司副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司都虞侯。

这些是禁军最基本的领导机构与也可以说是最高级的机构,目前的赵匡胤是大周的东西班行首,还不是高级的将领。

赵旭因为战功在禁军里面被授予一个都头的职务,也算是个小官了,比他在地方的厢军职务低了不少,但是地位却高了很多。

毕竟一个是正规军,一个相对于正规军就是乌合之众,根本就没有可比性,那么他这个都头是多大的官呢?

后周的禁军是以营基层单位,调动与参加征讨都是以营为单位进行。

营的长官为指挥使、副指挥使,一个营大概五百个人,营也称为是指挥所以一般的外出征战都是以多少指挥来计算的。

在营下面就设都,每都通常为一百人,长官称为为都头,也就是说赵旭现在的手下就有一百个小弟了,打个群架是绰绰有余了。

都以下的编制应该是什伍之制,有军头、“十将”(管辖10人)等士官,现在可以这样说现在的赵旭已经是一名下层的军官了。

赵匡胤告诉他,这个都的士兵都是好吃懒做的,每次都是禁军最垫底的,各个都是不思进取,让赵旭小心点。

当他赶到校场的时候,本都的一百人马已经排列的整齐,在哪里等着这个新来的长官,都在猜测这个都头是什么来头。

士兵甲:“你说这个都头是不是也是一个公子哥,听说咱们上一个都头,这次高升了,去了地方当刺史了,可以捞钱了。”说完还一脸羡慕。

士兵乙:“不管是谁,都没有我们的份,我能当个十人将应经很满足了,到时候我的俸禄就多了,可以去个媳妇了。”

士兵丙:“就你还想当个十人将,你不被淘汰就不错了,还想升官?”

原来禁军每年还有考核,不合格的就会被辞掉,或者送回地方部队。

一时间大家都在议论,也不由的他们不议论,因为他们这个都,每次都是来的官宦子弟镀金,就连他们也快被惯成少爷军了。

这时候伍长发话了:“兄弟们快站好,咱们新来的都头来了,小心新官上任,被触了霉头。”

大家在伍长的提醒下,瞬间站的笔直,可是怎么看都不像是大宋的精锐部队。

伍长是最低级的军官了,五人为伍,设伍长,十人为什,设什长,什长也称十人将。

赵旭看着这百十个人,有些失望,一直想看的禁军就这个熊样,连后世的地痞流氓都不如呀。

想想也对,后周世宗曾经裁撤过一部分禁军,留下的都是精锐,也许是从那个时候起,禁军才成为王牌的。

看现在这一个个的样子,上到战场就是死呀,连地方的厢军都不如,纯属混日子的。

赵旭,走了过来,眼睛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