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1/4页)

总会安排一个最信任的人来监视着,以防他们有什么不轨的举动,前世的时候赵旭读过许多这方面的故事。

不论是真是假,小心总是没有错的,尤其是在这个敏感的时期,更要小心。

赵匡胤一听这就急了:“旭儿,不可胡说,那都是谣传,不可胡说,听到没有。”

“父亲,这里也没有外人,我不仅知道这件事是真的,还知道是一块三尺长的木板,上书的这几个字,是不是?”

赵旭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这个即将成为皇帝的老爹,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就成为了皇帝,这也是赵匡胤想不到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难道这是你?”老赵还以为这是自己的儿子安排的,是始作俑者。

“哈哈,爹你想哪里去了,我怎么可可以做这样的事情,你就别管我是怎么样知道的,你就说是不是吧?”

赵旭在心里不住的嘀咕,自己的老爹还真能联想,我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赵匡胤虽然疑惑,儿子是怎么知道的,但是还是点点头称是,当日柴荣给自己看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木板。

“所以说爹,这件事肯定是有心人的故意之作,否则谁会跟张驸马过不去呢?这可是灭九族的大事。”

所以这一定是跟驸马是有多大的仇才这样做的,我又跟驸马没有什么仇,为什么这样做,再说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把这东西放到皇上的奏折里的,一起带到军中是吧!

赵旭这些话都是从人之常情方面去说的,所以也就赵匡胤也是不住的点头。

“爹,你既然已经当上了都点检,就不要想那么多,尽力为皇帝做事,现在我还没有新的职位,不知道陛下还会为我安排新的职位吗?”

赵旭自从回来,还真的没有新的职务,一直也没有去’“上班!”他觉得这次柴荣即使用他,也不会给他实权。

毕竟赵匡胤已经是都点检,位高权重,对于赵旭,柴荣一定不会给他实权的。

“旭儿,你别急,明天我就去见皇上,皇上还不知道你平安归来了,我想皇帝一定会重用你的。”

赵匡胤看到赵旭一脸的落寞,连忙安慰道,其实他还真不知道自己儿子心中想的什么。

赵旭的心里现在确实在想东西,他是在想怎么给老爹灌入一些大义,这样能更好的为老爹更好的登基。

于是他一本正经的说道:“爹,我倒是不在乎这些,我在乎的是天下什么时候能够天下太平。”

说着他占了起来,双手靠背,一边踱着步子,一边说道:

“公元907年,就是唐哀帝昭宣光烈孝皇帝天祐四年,存在了两百多年红极一时的大唐帝国风崩离析了,陆续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汉,还有我们大周这几个中原地区的国家。

此外还有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北方北汉这是个小的国家。”

年年是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百姓不该受如此的痛苦,他们应该是安居乐业。

可是没有,这一切都是这个时代造成的。”

 。。。  

第七十四章 柴荣驾崩

大义正犹如压断骆驼的最后的一根稻草,赵匡胤这样的人就只能用大义来压住他,否则还真的没有办法。

只有这样他才会没有取代周朝的愧疚,这也不是赵旭想当个皇太子,只有大权在握才有机会改变这个国家。

不然,处处受到掣肘,即使按照历史上的正常发展,赵匡胤还是会当皇帝,但是后世一样会被辽、金的欺凌。

于是赵旭就继续开始了他的天下大义:

“这个时代不该是这么乱的,百姓更加不应该受到如此的灾难,我们的百姓应该像前朝贞观之治那样的安详富足。”

赵旭此时手背身后,身形是那样的高大,这一刻就连赵匡胤也是被感染了。

“好好好,我儿说的对,这正是所谓的太平盛世,只有这样才不负这片天地。就让我们父子一起辅助皇上,平定天下,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我赵匡胤在此发誓,此生已平定乱世为己任,终身不会……”

“哈哈,这个赵匡胤总算开窍了,他始终是天命之人,不过他的儿子赵旭才是真正的横扫乱世之人,不过这个皇帝始终还是赵匡胤的,有时间还是再见见这个赵匡胤。”

在华山一座道观里,那个曾经出现在苗训身边的人,在一旁自言自语,如果赵匡胤在这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