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7;200人,市场资本17亿5;000万美元,曾经是纽约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已经在2007年3月14日下市。下市的市值只有5;500万美元。

新世纪财务于2007年3月13日,收到联邦法院加州地区法院的美国检察处发出的法庭传票传召出庭做供,正式展开刑事调查。案件于2007年4月开始聆讯。证券及交易所亦要求与该公司开会,讨论该公司宣布的2005年收入数字过高一事。

六、美林证券最惨重的亏损

2007年10月,美林证券宣布第3季业绩。该季度业绩显示次贷投资亏损84亿美元,是美林93年历史中亏损最惨重的一次。执行长史丹欧尼尔(Stan O’Neal)为此辞职。

现年56岁的欧尼尔,是由低层做起的黑人华尔街大亨。以前曾经做过通用汽车企划人员。美国证监会已经展开调查欧尼尔,是否在这次事情中隐瞒次贷亏损。欧尼尔辞职可以得到1亿6;100万美元的退休金和股票期权,但事件已经引起美国国会参议员银行委员会主席关注,表示稍后可能会要求修订法例。

美林在2007年1月份的最高股价(纽约交易所代号MER)是美元,到了12月17日,股价只有美元。

请看以下的美林股价走势图

'图C12'

美林与其它证券行不同之处是庞大的经纪人数,2006年经纪人数超过15;000人。为此,美林不需要像摩根士丹利那样雇用公司以外的独立股票经纪进行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美林于2006年7月被控种族歧视。70位美林雇员和前雇员控告美林在聘用和升职时采用种族歧视方法。由于有其它雇员加入诉讼,现在正考虑改为集体诉讼。提诉的雇员主要是伊朗裔的回教徒。诉讼还在进行中。但是2007年7月20日判决的另一种族歧视诉讼,一名前伊朗裔雇员胜诉,获赔偿160万美元。

七、瑞银蚀34亿美元

欧洲最大的银行瑞士银行,2007年第3季盈利录得亏损,贷款抵押证券的坏帐高达34亿美元。

瑞银宣布,2007年第3季税前亏损约为34亿美元。给瑞银带来损失的,主要是对冲基金德威资本管理(Dillon Read Capital Management),该基金因次贷危机已在5月被瑞银关闭。瑞银的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和财务长,已相继引咎辞职。瑞银集团行政总裁泛夫利遭终止合约。瑞银亏损的消息拖累股价一度下跌%,至每股瑞郎。

八、贝尔斯登和摩根士丹利亦遭殃

在次贷危机中辞职的金融机构高层人员,还包括贝尔斯登和摩根士丹利。2007年8月,贝尔斯登旗下两支基金受次贷问题拖累而倒闭,负责管理有关基金的联席总裁艾伦.许瓦滋(Alan Schwartz)引咎辞职。2007年11月30日,摩根士丹利在9月及10月的次贷相关亏损高达37亿美元,两名联席总裁佐依.克鲁兹(Zoe Cruz)及史蒂芬.克劳福德(Stephen Crawford)遭撤换。

九、次贷也有得益者

次贷令欧美不少银行及大证券行受到严重亏损,但高盛却沽空次贷产品大赚40亿美元,抵销该行20亿美元的次贷相关损失。高盛今年决定拿出破记录的180亿美元给员工分红,高盛首席行政人员布兰克芬,可望独得7;500万美元。

令高盛可以在次贷危机中有斩获的功臣,是该公司房贷部门结构产交易小组的16位成员。他们的交易主要是以买入信用违约互换工具(CREDIT DEFAULT SS; CDS)间接沽空ABX指数。这指数反映信用违约互换工具的价值。由于当时次贷证券炒得火热,信用违约互换工具的价钱极贱。

该小组由2006年12月开始吸纳信用违约互换工具,但银码不大。高盛财务长戴维.维尼亚,指示该小组大量购入。次贷危机于2007年1月浮现,ABX指数由95跌到90。到2月底,指数跌至60。该小组大获全胜。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对冲基金、基金与次贷风暴(1)

牛市已经完结,企业盈利增长将面临重大下跌风险;但亚洲区强劲的基本因素反映,风险可以受控,而以内需为主的股份将会跑赢大市。

──美国亿万富豪投资者,BNP策略员Clive M担保债务凭证nnell(2007年9月4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