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元素周期表的大部分元素名称,甚至连它们的分子量有些还记得呢。

那几年容国团拿了乒乓球世界冠军,接下来还出了庄则栋、李富荣、姜永宁、王传耀这批乒乓明星,还有他们的著名教练傅其芳,中国开始掀起乒乓球热。我记得,我曾经在和平饭店的大厅看过他们的表演赛。我在侨委大院经常可以打乒乓球,我打的是横板,输多赢少。有一年放暑假,我们侨委的孩子一起去东单金鱼胡同口的基督教青年会报考东城区少年体校乒乓球队,结果只有我考上了。可能是我动作比较规范,又是横板,他们需要一个“耍大刀”的当陪练的吧。那时候,直板左推右攻的打法是主流,横板还是以削球防守为主,所以,“耍大刀”的很少。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⒌ 团委书记说:“你不老实”(2)

我们打球的地方在二楼,隔成好几个小厅,地上是木地板。队员来自各个学校,教练姓关,是个退役的运动员。关教练曾带我们去先农坛体育场参观国家乒乓球队的训练。我参加的是二级班,准备考二级运动员的,其他队员都已经通过了三级运动员的考核了。每星期四放学后去体校练习,我跟老队员们练了一段时间以后,有时也能赢他们一盘。但关教练不让我们多打比赛,主要还是练习基本功——搓球、削球、推挡和抽球。没过多久,我就可以把侨委大院的小孩儿们都打赢了,只有郑昭明(外号叫小红脸儿)、王树理和吴剑平,跟我打是互有胜负的。我们几个还组队去什刹海体校和市少年宫体校打比赛。我们和什刹海体校比赛虽然输了,但比分还很接近。而跟少年宫体校比赛,我们则输得很惨,难怪他们那里能培养出世界冠军庄则栋了。

初中一年级和三年级,我都得了优良奖状,优良奖状的标准是:各门功课年终总评只允许有两门得4分,其他都要求是5分。初二时,我因为要在课余去上业余体校打乒乓球,功课耽误了一点。年终总评多了一门4分,没能得到优良奖状,十分可惜。因为如果三年连续得优良奖状,就可以得银质奖章。如果本人再政治进步,能入共青团或当班干部,就可以得金质奖章。得了金质奖章,升高中就可以免试保送上名牌高中。

我的语文老师王广成

初三那年,我们的班主任换成一位教政治的老师,人挺和气。我们班已有同学入了共青团。我也开始申请入团。那时候,申请入团要向组织交代家庭的历史背景。老师知道我爸妈是右倾分子和“摘帽右派分子”,便让班里的团干部找我谈话。我就对他说,我爸妈是冤枉的。团干部向老师汇报以后对我说,我这样的态度不好,要跟家里划清界线。他的说法和我爸妈说的不一样。

那时候,我妈正在写翻案的材料。因为要送上级的很多部门,我妈就让我帮她用复写纸抄写。她给我讲了很多侨委大院里的内幕和1957年到1958年反右派斗争的情况:我爸的主要“罪状”是在运动中为下级机关的中国新闻社的领导开脱罪责,还有他在广东、福建等地考察后支持了当地政府为侨乡的华侨地主退回在土改中被没收的房屋;而我妈的主要“罪责”则是在国家极需外汇的时期,她在经过广泛调研后,设计了一套政策,根据海外华侨所寄赡家汇款的多少,发给侨眷侨汇券,用侨汇券可以在国家指定的商店购买当时很紧俏的日用消费品,这套政策既可以鼓励海外华侨赡家汇款,又能进一步改善广大侨眷的生活。在很多侨乡,因为地少人多,历史上就有很多侨眷是靠侨汇生活的。这套政策是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后在全国实行的,即使在反右斗争以后,这套政策也仍在实行。我妈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们给我扣的帽子是‘破坏党的统购统销政策’。”我妈还告诉我:把我爸和我妈打下去的是那时从外地新调来侨委的副主任一伙。本来,廖承志主任是因为同情他们在当地挨整才把他们调来侨委工作的,但他们来了以后就与廖主任争权。而我爸和我妈又是廖承志手下的得力干将,所以,搞掉我爸和我妈是他们蓄谋已久的。我妈说:“廖承志是个公子哥,斗不过他们……”以上这些,我当时怎么能向班主任和团组织讲得清楚呢? 。。

⒌ 团委书记说:“你不老实”(3)

我那时才15岁,也没有太往心里去,我还有很多好玩的事儿呢。反正以后等我爸妈的冤屈解决了以后再入团也不迟。

有一次,我路过雍和宫,在国子监的牌坊对面,挨着红墙旁边有一个小院落,门口挂着“中国国术社”的牌子。我进去看了一下,院子里有人在练武术。一个老武术家,大概60岁,腰板很直,正在那里指点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