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 (第1/4页)

公孙白嘿嘿一笑,继续问道:“吃好了吗?”

曹操:“……”

公孙白见曹操不答,又将视线落在曹操腰上的倚天剑,笑问道:“本官第一次上朝。人生地不熟的,礼仪又不通,还请多多赐教。”

曹操:“……”

公孙白紧紧走近几步,故意压低声音,却偏偏让身后的群臣完全能听得清楚:“孟德啊,本官久居北面苦寒之地,第一次上朝真的心中好怕怕的,怎样才能装做经常上朝的样子啊?是不是也要如你这般配着一柄剑才能显示与众不同啊,否则人家怎么知道我是骠骑将军呢,要不你把剑借给我用一用如何?”

曹操:“……”

身后的群臣一向对曹操畏之如虎,连正眼看曹操一眼都不敢,此刻见得公孙白一个劲的装疯卖傻调戏曹操,心中大为解气,早已暗中笑得肚子疼。

……

朝会时间将到。

一群红衣银剑的虎贲簇拥着刘协慢慢的走了进来。

刘协虽然衣冠整齐、龙行虎步,却与平时大大不一样,脸上少了几分往日的黯然和郁闷之色,显得神采奕奕,意气风发。

他轻轻慢慢的走进来,犹如走进寝殿,道不尽的从容和淡然,一脸淡淡的随意的微笑,眼中多了一丝洒脱和不羁之色。

走到龙椅前,轻轻的按了一下扶手,丝毫不露痕迹的脚尖一点,坐上了宝座,双手随意的放在两边的扶手上,微微扫视了一下殿下文武百官,嘴角挂着一丝微笑。

此刻的他,似乎不再有束缚和制约,不用再做任何担心,他就是君临天下,千万人之上的至尊,所有人都臣服在他的脚下,遵听他的旨意。

他抬起头来朝殿下望去,只见文武百官分列两边,而他的皇兄公孙白和曹操却各自站在两旁的文武百官最前列,立在阶下,不觉心头大为踏实,嘴角的笑意变得更浓了,缓缓的朝殿前太监挥了挥手。

“起朝!”

“陛下万年!”

这次的呼声显得格外整齐和响亮。

没有人奏本,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封赏平逆有功之臣的旨意宣布。

吴侯、讨逆将军孙策,拜为平南将军;

徐州牧、平陶侯、平东将军吕布,拜为安东将军;

荆州牧、成武侯、镇南将军刘表,拜为征南将军;

扬州牧、建昌侯、振武将军刘繇,拜为平南将军;

武平侯、司空曹操,增邑三千户,封为昌邑侯;

蓟侯、骠骑将军、平州牧公孙白,拜为大将军,特许其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其余各路将领,各有封赏。其中奋武将军赵云,也得到正式的拜授。

随着殿前太监的宣读,群臣全都震住了,惊得目瞪口呆。

孙策、刘繇、吕布、刘表四人,原本都是一等侯,又各自有自己的地盘。晋升军职是不错的选择,倒也无可厚非。

然而二十二岁的公孙白进阶为大将军,意味着将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大将军,风头已然盖过大名鼎鼎的冠军侯霍去病,这是何等的荣耀?作为异姓臣子,这已是位极人臣的殊荣了,可见小天子对公孙白的厚望和恩宠非同一般。

而司空曹孟德,原本倒和公孙白职位差不多,一个位列三公。一个位同三公,但是如今这次却只是增邑三千户而已。其实从武平侯到昌邑侯,看似增邑三千户,其实兖州之地都在曹操的掌控之下,食邑多少实在没什么区别。这样一来,曹操反倒位在公孙白之下,这对一向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的曹操无疑是个重大的打击。

按照历史上的进程,若无公孙白的横空出世。曹操应该被拜为丞相才对,可是这次小皇帝是明显的要和曹操过不去。

而那“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特权。就更令人寻味了,小皇帝这是摆明了一意恩宠公孙白,凡是曹操应有的特权他都得有。

全场鸦雀无声,群臣纷纷抬头望着公孙白和曹操,眼中神色又各有不同,既有对这位大汉历史最年轻的大将军的羡慕嫉妒恨。又有对曹操的幸灾乐祸,不一而足。

就在群臣尚在错愕之中时,吕布第一个率先反应过来,当即跪倒谢恩:“微臣吕布,拜谢陛下!”

紧接着。呼啦啦的跪倒了一片。

“微臣刘表,拜谢陛下!”

“微臣孙策,拜谢陛下!”

“微臣刘繇,拜谢陛下!”

“微臣赵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