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部分 (第1/4页)

六万匹骏马,载着数万军民,浩浩荡荡的奔往新野城,只用了半日,便到了城门前,此时公孙白已亲率数万军士出城迎接,百姓无不感激涕零。

这场追回百姓之战,看似劳师动众,费粮费力,然而对公孙白来说却是获益匪浅,自此燕帝陛下仁德之名遍闻荆州,不管刘氏如何抹黑,都显得是那么苍白。

*****************

追回百姓之后,除甘宁的腾蛟军尚在沿着水而下的途中,其余各路燕军在樊城云集,合计二十五万大军,一时间新野四周营帐如云,接天蔽日,连绵十数里。

在安定新野城及南阳郡南部诸县百姓之后,公孙白则便率着大军继续南下,向樊城进军。出师南下之日,新野百姓纷纷出城送行。

此时刘表虽已重病,尚能支撑,听闻刘备败北,公孙白三十万大军南下,当即强自抖擞精神,召集十万陆军,又召回黄祖在江夏的五万荆州水军,合计十五万人布置在襄阳、汉水和樊城一带,欲与公孙白决一死战。

此时的刘表,已不是史上的荆州牧,而是号称当时最为正统的大汉皇帝,断无投降之理,唯有拼死一战,保留刘汉的最后一丝风骨。

十数日之后,二十五万大军在樊城之下集结,旌旗如云,甲衣如雪,樊城北门被堵得水泄不通。

自古有“铁打的襄阳,纸煳的樊城”之说,然而关羽依然不肯放弃,在刘备的大军陆续渡过汉水的情况下,依旧执着的率着两千余校刀手坚守樊城。这位在后世有武圣之称的勐将,不愤对公孙白连战连败的战绩,想要凭数千校刀手创造辉煌,哪怕只阻挡三天也是一种荣耀。燕军铁骑纵横天下无敌,但是他并不认为他的校刀手会在步战和攻城战输于燕军。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荆州军的装备与燕军相差有多远,在绝对装备的优势下,一切都是浮云。

樊城之下,张辽亲帅八千藤甲精兵列阵而立,杀气腾腾,城楼上的关羽眯缝着细眼,望着城下的敌军,嘴角浮现出一丝鄙夷的笑容。

守城的巨大优势,虽然敌军四倍于己,他也并未将这群甲衣怪异的燕军将士放在眼里。

然而,残酷的现实无情的击溃了关羽的最后一丝高傲。数千藤甲军推着云梯车蜂拥而来,任城头箭如雨下却丝毫没有半点受损,很快便将云梯车搭上了城头的垛堞上,那坚厚藤甲的防御力,不但箭矢不透,而且连小块的擂木和滚石都难以造成伤害。

削铁如泥的百炼钢刀,刀枪不入的藤甲,任校刀手个个悍勇且不畏死,但是在装备巨大的悬殊差异之下,根本就无力匹敌,仅仅坚持了一个多时辰,便被占领了城头

关羽无奈之下,只得率众仓皇而逃,他的坚持,只是再一次验证了燕军的无敌而已。幸得诸葛亮早已有准备,关羽率众奔出南门,刚刚到南门码头,便有船只接应,迅速渡水而去。

樊城之战,仅仅两个时辰便已结束。

只是,对于荆州军来说,真正作为襄阳屏障的,则是浪涛滚滚的汉水。

燕军的马步军再纵横天下无敌,难道还能飞过汉水不成?(未完待续。。)

第552章 初次水战

汉水江畔,江流东去,浪涛滚滚。

江边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圆形的营帐。一杆“燕”字大旗在风中猎猎飘舞。

赵云、张辽、张、太史慈、颜良等将簇拥着公孙白并马而立,望着水雾茫茫的江面直出神。

江水那边便是荆州的治所,也是南汉国的都城襄阳,一道波浪滚滚的汉江犹如一道天堑隔在燕军面前。饶是燕军铁骑横扫天下无敌,饶是公孙白麾下良将千员、谋士如云,但是在甘宁的腾蛟军到来之前,也只能望江兴叹了。

自来是南舟北马。南方之地,江湖纵横,又无后世的坚固桥梁,注定是水战为王,纵你跃马中原所向无敌,在江河面前也只能止步不前。

刘表和刘备等人之所以敢面对公孙白大大军压境而从容不迫,还是仰仗水军之利。否则以荆州那点兵力,公孙白只需三万铁骑便可更少荆州了。

史上的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败,表面上来看是因为周瑜的火计,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北方士兵不习水战的原因。否则以曹操的精明岂能不知连环计的危险,只是因为北方士兵站在船上双脚发软,两眼昏花,更别说交战了,所以才不得不冒险使用连环计,才使周瑜的火计得逞。

江面上,一艘艘斗舰和艨艟来回穿梭,战船上锣鼓喧天,喝骂声和讥笑声不断传来,那是荆州水军在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