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 (第1/4页)

“如果这样,”元元艰难地开口,“我们必须得撤退了。”

“不能撤退!”陆子周倏地转过头,眼眸中有着浓郁的失望。他提高了声音说:“为山九仞,岂可功亏一篑。只要继续攻下去,总能攻来。世上没有攻不破的城池。”

()好看的txt电子书

元元苦笑着起身摇头:“子周你不明白……是的,世上没有攻不下来的城池,这个道理你懂我懂,可外面攻城的那些兄弟不懂。我们和官军是不一样的,没有要效忠的对象,没有家国大义,支撑他们的意志和勇气的,支撑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是胜利。盂津久攻不下,弟兄们没有那样坚强的意志。没有胜利,他们的士气很快就会垮掉,然后就是灭顶之灾。”

元元加重了压在陆子周肩上的力量,拷问似地说:“子周,你能体会到吗?十几万人压在你肩头的力量……”

陆子周沉默了半响,以一种微妙地语气——似乎是感慨,似乎是遗憾,似乎是自嘲,说:“流寇习气……”

元元勃然变色,。

“流寇习气”,因为这四个字,元元和陆子周之间爆发了他们生命中最严重的一次争吵。争吵内容之不理智完全不像他们那样的人会说的话。

最后,陆子周用不知从何而来的力气将元元拉出帐篷,指着那座兀自屹立不倒的盂津城对她说:“看着吧,看着这座关城。今天因为流了太多的血而放弃了它,马上我们就会为此十倍以上的代价!”

元元吵道:“那么你给我一个立即攻下盂津的办法。”

“我不是神仙!”陆子周甩开元元的手,说“只有赵瑟才会总要求这种不可能的事。” 争吵嘎然而止,他们谁都不知道再说什么好。

161/龙腾

流寇开始从盂津撤兵是在是在宣华二十七年的四月十九,历史应该记住这一天。

确切地说,在这里用撤退这个字眼并不合适。

撤退比进攻更困难——这一点毋庸置疑,十个军事家里有十个都会这么说。

所谓撤退,就是选择合适的撤退时机,有秩序地的离开战场,并且有效地组织防御甚至反击敌军追击。或许这听起来没什么了不起,但只要数一数有多少必输战役是依靠撤退而翻盘,又有多少胜利者因为撤退而在最后关头失去一切,就会知道那的确是了不起的。那和溃退可是完全相反的概念。

所以,撤退还是溃退往往也就成了区分正规军和二狗子最简便的标准之一。

现在,流寇就是在溃退。作为攻城且占上风就主动撤退的一方,能把撤退搞得跟溃退一个鬼样子真是丢人哪!从这一点上说,陆子周“流寇作风”的尖锐指责真是一点儿错都没有。

当然,最终搞成这样也不是元元的错。

尽管当时元元和陆子周——统帅和军师,正在吵架之中,元元还是当机力断,毫不迟疑地下了准备撤退的命令。可以说,她已经做得够好了。毕竟元元在心底里确实是赞同陆子周之于盂津——邺城战略意义的看法的。能抵抗住那种“在坚持一会儿或者就会攻下来”的强烈诱惑,抢在将士的韧性和士气消耗殆尽之前撤退,已经绝对算是名将中的名将。她关于撤退的时机和部署,无疑也都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可以说,元元已经做了所有她所能做的。如果说她是皇帝而不是土匪头儿,他所带领的是正规军而不是乱民流匪,那么这将是一场完美的撤退。然而不幸的是,元元不是不可违抗的皇帝,她所率领的也不是乖乖听话的军队。更不幸的是,她有个敌人叫做叶十一。

首先擅自脱离自己的岗位的是四当家的鬼见愁及其手下一万混蛋。是啊,仗不是打完了吗?不是撤退吗?那就走吧!他们像打劫归来似的哼着小调在撤退路上放着羊——事实上,他们的确将战争等同于打劫了。之后,这种无组织无纪律就像瘟疫一样蔓延到了全体流寇。

不要怪元元后知后觉。十万流寇啊,十万人规模的溃散,一旦发生就几乎不可控制。并且这个时候,十一的包围网已经张开血盆大口,露出锋利的獠牙。

是的,十一出城伏击了。只满足于躲在城墙后面耗到敌人主动认栽的那是老头子,男孩子所崇尚的,是宜将剩勇追穷寇,是胜利以及更大的胜利。

事实上,流寇一开始撤,十一就笑了。笑容像妖精一样让人又爱又恨。他自始至终不肯使用冰城那种彻底的、万无一失的守势,为的就是今天出 城野战。

他的命令几乎是傲慢而轻蔑的,连守城的人手都不屑于多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