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1/4页)

“……”

唐风的脑袋有些发胀,他只是个初出校门的小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混乱的场面,一群不知哪里冒出来的记者,就这么把唐风堵在了手术室的门口。

所有的人都在关心着唐风擅自进手术室的问题,但是却没有一个记者问一句,里面的病人怎么样了。

镁光灯“啪啪”的不断响起,本就精气神耗空的唐风感觉眼前一阵一阵的小星星,接着他大脑一片空白,向着那金陵晚报的女记者杨晓芸倒去。

这一下周围的记者更开心了,纷纷大嚷道:“唐医生被吓晕了,他自知难逃法律制裁,晕倒在地。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唐医生走进了手术室呢?病人的家属当时塞了多少的红包,才让这个大学刚毕业的医生知法犯法呢?好,让我们来采访一下病人的家属。”

于是所有的记者和镁光灯都对准了那群不明所以的农民工,只有杨晓芸一个人干着急,她使劲的晃着唐风的肩膀,道:“喂,喂,你别晕倒啊。你醒醒。”

这时那记者的包围圈里终于有一个农民工醒悟了过来,他大叫一声,“给你麻痹红包,草,快救小神医。”

所有的记者都是一愣,然后纷纷斥责:“这群民工真是太没素质了,现在医患关系这么差,轩辕国和谐文化搞不起来,都是他们这群没受过教育……”

那帮民工再也不听这些扛着话筒的鸟人废话,一大帮农民工剥开记者堆,冲到杨晓芸身旁,扛起唐风,就向另一边的病房冲去……

杨晓芸愣了愣神,她似乎感觉到这医患关系挺和谐的啊。

第六十一节 以心换心

杨晓芸是京都大学新闻系刚毕业的学生,她容貌出众,气质身材姣好,再加上思维敏捷,口才一流,很快就成为了金陵晚报新闻组的一名正式记者。

当然,新闻组主编之所以决定聘用毫无工作经验的杨晓芸,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她强烈的好奇心和责任感,这是一个记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种素质了。

就在二十分钟前,杨晓芸接到了一个匿名电话,说有一名刚毕业的中医,不顾医院领导的劝阻,不顾医疗纠纷的后果,不遵守医师法规,私自进了手术室,并且保证,这个医生的所作所为,将会引起重大医疗事故。

聪明的杨晓芸一下子就从中嗅到了新闻的价值,现在什么产业最火?房地产要落实了,健康产业最火。什么最吸引眼球?明星落伍了,打起来的医生和患者最吸引眼球。

杨晓芸带着同样是刚毕业的摄像人员潘小凡,跳上面包车,就向金陵市中医院奔来。对记者来说,第一眼的报道比女子的第一次还珍贵。

当然,杨晓芸没有料到的是,这个新闻爆料者不仅给自己打了电话,还向驻扎在金陵市的其他新闻社爆了料。

“这个该死的爆料者,”杨晓芸不禁有些气愤,不过当她经历过唐风晕倒那一幕之后,便有些奇怪了。

看到唐风被十几个民工瞬间抬走抢救,看到民工脸上露出的关切之情,杨晓芸的好奇心更重了,这哪里有医疗纠纷的一丝征兆?

这时其他报纸的记者和摄像人员已经散开来,堵在了手术室的门口,同时他们已经拿出各自的录音打字设备,开始发稿了。

“年轻中医,草菅人命,畏罪晕倒,天理难容!”

“无知民工塞红包,害人害己悔当初!”

“金陵市中医院的丑恶黑幕!”

“中医擅自做手术之我见:应该坚决取缔中医,培养出现代化的高技术医生!”

“……”

这群记者各自纷纷写着自己的文章,以便第一时间能上报,上新闻,上tv,至于标题名称,当然是直指唐风和民工了,有的骂唐风,有的骂民工,总之怎么吸引人的眼球,怎么写。这倒是有点像网络小说取名了,反正是如何淫当,如何吸引人便如何取,至于内容是否符合小说的名字,管那些干嘛,哥要的是点击。

扛着简易摄像机的潘小凡焦急的道:“晓芸姐,你倒是快点动手写啊。”

杨晓芸转头看向这个毛头小伙子,道:“写什么?”

“写……”潘小凡一愣,是啊,些什么啊?刚才那家伙一句没说呢就晕倒了,至于那些民工,好像他们就爆了一句粗口。

杨晓芸露出思索的神色,然后一拍潘小凡的脑门,喜冲冲的道:“我觉得这可不单单是一件医疗纠纷啊,说不定咱们能爆出更多的新闻呢。走,收起摄像机,咱们跟过去。”

病房中的唐风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