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但是这种事情太假了,造假造得不合格,傻瓜太信。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不仅仅这一间茶馆当中。而是在京师乃至中原的各个茶馆当中。但是这样的战绩,基本没有人信。

这事儿太假了!

信的人是智商有问题!脑儿有缺!

(我感觉我这本书,挺严谨的啊,查了一大把的资料。另,建了一个q,q,群,6,6,8,0,6,7,2,5,1,想要讨论本书的朋友,可以加进来。)

第五十四章 满清

满清的军制是这样的。

最底层的一个小队,是牛录。一个牛录有三百人。本身牛录被称为牛录额真,比如死在何玄手下的牛录索图牛录,其实全称就是索图牛录额真。

而五个牛录,被称为一甲喇,甲喇的长官被称为甲喇额真。

五个甲喇为一个旗(汉语“旗”的意思),首领叫固山额真(汉语译为“都统”)。每个固山设左右两个梅勒额真(副都统)。一个固山即为一旗。也就是说,满清一共也就只有八个固山额真,固山额真又被称为旗主。

而满清一共有八个固山也就是一共有八旗,八旗的共主被称为大汗,又被称为满清的皇帝陛下。

到了现在,满清的军制分布是这样的。

镶黄旗旗主(后被改为镶白旗)阿济格。

正黄旗旗主(后被改为正白旗)多铎。

正白旗旗主(后被改为正黄旗)皇太极。

镶白旗旗主(后被改为镶黄旗)豪格。

正红旗旗主代善。

镶红旗旗主代善长子岳托。

正蓝旗旗主皇太极。

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

随着皇太极的不断洗牌,一直到皇太极死时,皇太极和豪格手**掌握了117个牛录的兵力,成了八旗中第一大势力,多尔衮兄弟则握有98个牛录的兵力,实力次之,代善和济尔哈朗控制着96个牛录的兵力,成了第三大势力。

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这位满清八大旗主之一,坐在满清高层的人物。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讨,因战功受封为和硕贝勒。

这样的人物,却长得并不高大,长着一张大饼脸,脸上还有不少麻子,下巴下留着胡须,长得丑怪之极。不过此人的身材虽矮,但都是肌肉,显然经常锻炼。脖子上,手背上都有伤疤。

他正在与他的儿子们讲着现在的战局:“现在的明朝虽然极大,但也只是僵大无用之物,缺少战将,士无战心,面对着我们,简直如绵羊一般。以陛下的雄材大略。十年之内,一定可以克复明都,攻占明国全境。”

正在此时,一人来报,说是他手下的巴图甲喇真额有事求见,巴图也是他手下的一员大将:“叫巴图进来吧,我到是想看看他有什么事来找我。”

片刻之后,巴图来了,巴图这个甲喇真额到是身材高大,气势迫人,一看就是勇武之人。在他身后还跟着两人,如果青山墩的人在的话,应当会认出,这两人一个人是修台,这位修台就是当时率着三十个清兵,去迎战张黑子等四十几人,杀得张黑子四十几人大败的那个。

另外一个则是青山墩的老兵杨伟,也就是跑到了黄沙军堡齐虎那里,卖妻求荣。结果齐虎死了,他就顺势投靠了满清的那位。

巴图一指这两人:“这两人,都是末将手下,一个叫索图的牛录手下的人,一个是我们满清的勇士,一个是汉人投诚过来的人。末将手下索图牛录额真,在进攻明朝的一个小墩的时候,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镶蓝旗的旗主济尔哈朗,本来对于这事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听到了这里,却也不由的来了兴趣:“明朝的一个小墩,一般也就是侦察作用,一般小墩里面,也就是十个明兵,战斗力不值一晒。而我们一个牛录是三百个满员吧。一个牛录的兵力,对付明军一个千人队,没有任何问题才对。”

“一个牛录满员,会在明军一个小墩那里吃大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这是怎么回事?本王怎么从来不知道,本王的手下这么弱?”

巴图甲喇额真沉声说道:“他们三百个人,最后逃回来一百多人。据他们说,那个明军的小墩,也没有什么奇怪之处。明军是稍多一些,但也就是四十多个,本来不被他们放在眼中。但是,明朝的那个总旗,却是诡异之极。”

“据他们说,那个总旗,手上执的是在战场上极少出现的双剑。出手速度极快,力量极大。正面一对二百七十个清兵,居然硬生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