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 (第1/4页)

痪�嫱蚍种�怼�

“别光顾着赞叹了,给郑国先生看看,可行不可行。”秦王提醒紧紧握住奏章的李斯。

李斯醒悟过来,把奏章递给郑国,郑国一看完。猛地站起,在屋里翻东西了。这是秦王的书房,按照规矩,任何东西都不能动,没有秦王允许动一下都是大罪,更别提他如此大动干戈更是不得了,李斯就要喝斥,秦王挥手阻止,道:“郑国先生,你在找什么?”

“舆图呀。舆图呀!”郑国也没有想起来这是极不礼貌之事,道:“王上,快给郑国一份舆图。”舆图就是地图。

在李斯喝斥之前,秦王笑道:“好,寡人就给你一份。”在抽屉里取出一份地图,摊在桌上,道:“郑国先生要舆图有何用?”

郑国没有回答秦王的问话。一下扑在地图上,把奏章放在地图上,双手不住在地图上划动,一边喃喃自语,不时皱着眉头,闭上眼睛思索。

在秦王面前,如此举动无礼之极,李斯又要喝斥,秦王道:“不要打断郑国先生想问题。”

过了好一阵子。郑国猛地一巴掌拍在桌上,赞道:“奇思妙想啊,奇思妙想啊!两河之间虽是很近,可是高低相差了好几百丈。若是直接连通,差距太大,水势湍急,根本无法行船。盘旋往复,如此一来,水势不再湍急,非常平缓,完全可以行船,可以行大船。只不过,工程浩大了些。原本只有数里之程,现在需要数十里之程,这花消大多了。不过这是一条黄金渠呀,这银子花得值。”

灵渠是中国最早的人工运河,之所以开凿此渠,是因为当年五十万秦军南征岭南,由于陆路运输不便,后勤补给不上,这给秦军造成了空前地压力。为了解决大军补给问题,秦始皇亲自到了荆襄之地。

最终有人提出修凿灵渠,把湘江和离江连通,补给从水路运输。湘江和离江只有几里的距离,但是落差太大,直接修通根本无法行船。有人提出一个方案,就是采用盘旋往复的办法,也就是类似于现在的盘山公路,通过增加长度减缓水势。

灵渠最终修成了,从根本上解决了秦军的后勤问题,从而征服了岭南。自此以后,历代都在疏浚灵渠,成为历代王朝经营岭南的战略通道,意义非常重大。

正是知道灵渠的重要历史意义,周冲才决定借楚国阿大阿二的心理修建这一人工运河。当然,要楚国修这条运河的话,必须把这一方案送到芈刍负那里,这就不是周冲所能完成得了的,要通过秦王来运作。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周冲才给秦王写了这道倍受赞扬地奏章。

灵渠的施工方案不要是说在战国时期,就是用现代眼光来看,也非常先进。我们现在的盘山公路,不正是运用的盘旋往复办法解决坡度问题吗?郑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工,所好者就是水工之事,乍睹如此匪夷所思的奇特设计方案,他能不有如醉醇酒的感觉吗?

“郑国先生以为此渠能修成?”秦王问道。

郑国猛点头,道:“能能能,一定能。如此奇妙地设计,可谓天人呀,若是不能修成,那就太可惜了。若是我郑国能修此渠,死而何憾!”

秦王哈哈一笑,道:“把郑国先生请来,不是要你来赞叹方案,而是要你去修这条渠。”

郑国脱口道:“好啊,王上,郑国可以保证,一定把此渠修成,造福后世。”很是遗憾地道:“只可惜要等到楚国灭亡去了。”

秦王拍着郑国的肩头,道:“郑国先生之言差矣!此渠不是要等到楚国灭了才修,而是现在就要修,还不是大秦出力,要楚国出钱出人去修这渠。等此渠一修成,寡人大军随后就到,来个楚人修渠,秦人行船,岂不美哉?”

这话太匪夷所思了,不要说不懂谋略郑国觉得难以理解,就是韩非尉缭和李斯也是觉得太难理解了,李斯问道:“请问王上,可是有妙计?楚国两派相斗,僵持难下,对我大秦是有命必从,若是王上要楚国修此渠,未尝不能做到。”

他这话说到韩非和尉缭心里去了,二人点头附和。

秦王笑道:“要是真如你所说,怎么显得出寡人的手段,怎么显得出周先生的奇计呢?妙计没有,但可以演一出戏,只要这戏一演,保证此渠会修成。郑国先生可愿去楚国修此渠?”

“王上,臣愿往。”郑国想也没有想,脱口而出。

秦王赞声好,提醒道:“可你要想好了,你若要修此渠,可是要吃苦头的。不仅你要吃苦头,你的家人也要吃些苦头。”

“王上,臣本是韩国水工,行疲秦之计而入秦,王上不仅不罪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