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狻F洳斜┗膟in的行为,让人不寒而栗,举国震颤。

废帝高殷,高洋的长子。此人恶迹不多,不过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皇位上不几年的缘故。

高殷的皇位是被他叔叔高演,孝昭皇帝抢去的。孝昭皇帝用马鞭打过大臣,最大的恶事就是抢了侄子的皇位后,不停太后的告诫,将侄子济南王高殷毒杀了。

高殷之后是高湛,这个皇帝没有像他哥哥一般残暴,不过对于亲戚却是格外的残酷无情。高氏皇族因为他的存在,好好来了一次计划生育,无数子侄辈的高氏之人被他杀害。高长恭若不是一直低调做人,估计也早就魂归天外了。

后主高纬,残暴荒yin,完全超越了前人。北齐最后的脊梁,让北周闻风丧胆的名将斛律光被他用莫须有的罪名铲除,名将兰陵王高长恭被鸩杀。宠信韩长鸾,高阿那肱,穆提婆三贵一起祸害朝政。他大肆修建庙宇和宫殿,守寡民脂民膏。有一次高纬游玩,突然随行的文官死了几十人,他竟然说是中暑而亡。这是多么滑稽的事情,中暑能够一次死去几十人,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啊!高纬曾今让冯小怜在朝堂上展示过她那如玉的肌肤,这也许就是玉体横陈这个词语的由来吧。

对于高纬的脾性,赵彦深很清楚,这也是他虽然内心反对,但却没有明言的一个原因。

北齐有两大千古奇冤,第一便是忠臣名将斛律光的冤死,第二便是催季书等人被杀。

历史上,催季书,张雕,封孝琰,散骑常侍(总顾问长)刘逖(北齐有名的诗人),黄门侍郎(禁宫侍从长)裴泽,郭遵等,因为联上奏阻止高纬北上,在殿前大庭,被高纬下令斩首;家属被放逐到北方边境,妇女配给奴工属,男孩全部阉割,财产全部没收。

张雕,当过高纬的老师,教导高纬研读儒家学派经书,高纬曾对他十分尊重。张雕因为跟受高纬宠信的匈奴人何洪珍关系亲密,因此引起韩长鸾,穆提婆等的厌恶。

张雕曾在何洪珍的举荐下当侍中,开府仪同三司,主管财政业务。张雕原本出身寒微,竟然被提升到帝国权力核心,心中自然感激,一直打算多做贡献,以报答皇室的恩情。所以他无论评论人物,或是讨论时政,都敢放胆直言,毫不顾忌。他主张:节省宫内不必要的开支,裁约皇帝身边骄纵的巨属。张雕不断讽刺当权的贵人,以澄清官场作为自己的使命,志气轩昂,这自然就会受到高纬身边的摇尾分子的敌视。

北齐曾有过一个瞎眼的宰相,名叫祖珽。催季舒与封孝琰都很受祖珽器重。祖珽其人虽然有才,但因为行事太过嚣张,最后为三贵陷害,被高纬赶到了徐州任刺史。他一个瞎子镇守徐州,竟保得徐州三年不曾被陈国攻破,可见其人确实才华横溢。

封孝琰曾恭维祖珽说:“你是书香世家的宰相,与别的宰相不同。”这是暗示韩长鸾等三贵是蛮族宰相,被高纬身边亲信听到,自然对他痛恨万分。祖珽倒台,催季舒和封孝琰这两人自然也会受到三贵的打击。

这些矛盾,被联名上书的导火索点燃,悲剧就此发生。高纬时年只有十七岁,然而这个少年人对他一向尊敬的教师和前辈,突然翻脸,说明他已经杀滑了手,将生命视为草芥。但对催季舒等的家属,成年男子充军,幼年者阉割,妇女罚作奴工,怨毒何以如此之深?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一群禽兽组成的王朝,其情景是多么骇人。不过由此也可看出,北齐的最终覆亡绝非偶然。

第八十二章 寿阳城破(第二更)

自古以来,不少人都认为,进谏人只要态度谦恭,理由充分,忠诚十足,君王不会不听;君王之所以不听,只不过因为进谏人态度不够谦恭,理由不够充分,忠诚不够十足。

在高兴看来,这是何等可笑与可悲的事情。这种奴才神话,一直贯穿了整个中国的封建时期,直到二十世纪之后,国人追求的才不再是奴颜婢膝,不再是诚惶诚恐地向首领进谏,而是庄严而肃穆地陈述己见,义正言辞地指出领导人的错误。

既然我来到这里,便要改造历史,制止悲剧的继续延伸,这才不枉穿越的使命。

高兴心中如是想到。

“高刺史的猜测很可能真的发生,那不知你有何方法化解这份危机呢?”赵彦深思索片刻后,沉声问高兴。

此时,他不再将高兴看作故人之子,而是看作与他同朝为官的官吏,虽然高兴的官职都是虚名。

“在下虽然由此猜测,但却没有什么办法。大王久经阵仗,才智高绝,自然已有决策。”高兴说到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