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 (第1/4页)

高兴和崔季舒连忙站起身来,不待高兴开口,崔季舒便恭敬地行礼,同时开口说道:“见过大王!大王贵人事忙,不知道可还记得老夫?”

高长恭看见崔季舒先是一愣,接着不可置信地看着崔季舒说道:“原来是崔大人,高某怎敢忘记?前些时日,传出大人不幸亡故,高某好一阵扼腕叹息,却不想这竟是谬传,大人依旧健在,这实在是一件喜事啊!”说到后来,高长恭脸上的惊诧已经消散不见,浮现出一抹真诚的欣喜。

崔季舒有些奇怪地看了高兴一眼,然后才说道:“区区老朽,能得大王记挂,实在是幸甚,幸甚啊!”

崔季舒的表现高长恭尽收眼底,他眉头一跳,隐隐间明白了什么。但高长恭脸上却没有表露分毫,而是露出欢愉的笑容说道:“大人乃是国之肱骨,若早早夭折,那实在是我大齐的不幸,更是天下黎民的不幸啊!”顿了顿,高长恭接着道:“大人快请坐!”

高长恭请崔季舒坐下后自己才在他旁边坐下,然后开口询问道:“大人,长恭不知您来了盱眙,否则定会早早扫他以待,如今倒是有些失礼了!”

“大王客气了,如今老夫只是一介草民,大王身负保家卫国之重任,军务繁忙,如何能为老夫lang费时间,耽误正事?再者,老夫此来,实在是曾与令郎高公子有约,却不想惊动了大王!”崔季舒谦逊地说了一句,然后再次看了高兴一眼,心下不禁疑惑。

按照高兴所言,他的意图绝不只是区区一个胶东王,而是志在天下。但高长恭的样子,看上去却似乎对高兴袭杀朝廷使节的事情丝毫不知,难道高兴所做的一切都是暗中所为?那自己还能否相信他有能力提供给自己那个舞台,相信他就是那解救天下万民的明君?

想到此处,崔季舒心中的疑虑更甚,眼中不禁露出一丝忧色。

崔季舒的变化高长恭尽收眼底,见其几次看向高兴,心中的猜测愈发肯定,但他却忍耐下询问的冲动,脸上不动声色地与崔季舒客套着。两人并未谈论朝政,也不谈论军务,只是说些盱眙一带的民俗或者一些经史子集之类的东西。

高兴静静地坐在一边,忠实地充当着听众,脸上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此时显然不是讨论崔季舒去留问题的时机,高兴已然猜到高长恭对自己的秘密行动有所察觉,但高兴并不在意。

终于,高长恭和崔季舒再次聊了一阵,就以天色已晚,崔季舒旅途劳顿为借口结束了谈话,安排崔季舒休息后,高长恭冲高兴说了句“随我来”后便离开了前厅向着书房走去。

“坐!”高长恭见高兴关好门后便轻声说了一句。

高兴坦然地坐在高长恭对面,脸上一片平静,没有丝毫的紧张与忐忑。

高长恭整个身子都靠在椅背之中,他静静地凝视着高兴,一言不发。昏暗的灯光下,高长恭的脸上闪烁着浓浓的疲惫与沧桑,那双睿智深邃的眼眸中,此时却透漏出淡淡的愤怒与无奈,还有些自豪与兴奋,十分复杂。

“爹爹,您想问什么就问吧,孩儿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看着摇曳的烛光下,高长恭那有些斑白的鬓角和苍老不少的面容,心中不禁有些凄然。

“兴儿,你长大了!”高长恭长叹一声,眼中所有的神采尽去,只剩下父亲的慈爱:“你想说什么,能说什么就说吧!”

“爹爹,这么多年来,您始终如履薄冰地生活着,如今可感觉到疲累?”高兴认真地看着近在咫尺的高长恭问道。

高长恭浑身轻轻一震,没有说话,眼中却闪过一丝迷茫。

“爹爹,孩儿曾说过,如今的北齐早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您难道想要眼睁睁看着它就此沉沦,看着您耗费一身心血的江山就这么在高纬手中沦丧吗?”高兴的语速很慢,语气也很平淡。

高长恭身体再次一震,依旧闭口不言,眼神丁丁地望着一边摇曳不停的火烛,眼中的神色有些茫然而朦胧。

“爹爹,其实数十日前孩儿便回到了齐国境内,但孩儿却没有回转盱眙,反而擅作主张劫杀了朝廷的使节,并劝说崔季舒大人能够来盱眙帮助您。而且,淮阴郡城的事情乃是孩儿一手策划。孩儿擅自动用兵权,请爹爹责罚!”高兴说完便闭上了嘴巴,静静地等待着。

高长恭眼神微动,然后看着高兴,静静地看了半晌始才开口道:“高阿那肱本就与我不对付,你夺了他们的淮阴郡,为父倒颇为欢喜,焉会怪罪于你?你虽然只有十三岁,但却极为机智,志向高远,不甘人下为父自然明白。只是兴儿,你是否想过,就算你将为父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