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 (第1/4页)

,如猴子一般。

“大贺楚才,药煎好了吗?”就在这时,从一侧禁闭的房门中突然传来一把温润的男声,让人不自觉便会心宁神静。

“孙神医请稍等,还差些火候!”大贺楚才将泥炉上的药罐打开,吹开袅袅的热气,仔细看了看,然后恭敬地答道。

“好。”孙神医淡淡地说了句便没了声息。大贺楚才拿起蒲扇轻轻扇着火,然后对众手下喝道:“还愣着干什么,该干什么干什么,不准偷懒!”

“是!”众契丹武士心中虽然对所谓的孙神医不以为然,但面上却不敢流露分毫,立即回到岗位上卖力地磨药,捡药,晾药,忙得是热火朝天。

时间不长,大贺楚才所熬的药到了火候,他便用一个陶碗将药盛了,快不向着孙神医所在的屋子走去。大贺楚才先是恭敬的敲门,待孙神医同意,这才推门而入,十分规矩。

“孙神医,药熬好了!”大贺楚才端着药碗来到孙神医身后,恭敬地说道。

“嗯,好!”孙神医应了一声,却没有回头,依旧弯着腰,为一个断了一只胳膊的病人查看着伤势。良久,他才站直身子,冲着大贺楚才微微笑了笑,眼中满是赞赏之意。

孙神医约莫三十来岁的年纪,容貌并不多么英俊,但却如同一块温玉一般让人感觉温和而亲善。他的眼睛异常明亮而深邃,但却不会让人感觉恐惧,颌下三寸长的胡须因为思考问题时的习惯性动作而微微有些弯曲,身上的蓝布长衫颜色也有些老旧,衣摆处还有个小补丁。

这中年人便是江陵城的神医孙思邈,在整个北周也是赫赫有名,尤其是对一些奇难杂症颇有办法,这也是大贺楚才不远万里寻他的原因。

据说孙思邈小时侯体弱多病,是以便对医道甚感兴趣,一边苦读医书,一边周游全国,走访名医求学,如今略有小成,便在这江陵城驻足,办了这家普通的医馆,一来为民治病,二来则是印证这些年所学医术。

孙思邈能有如此大的名气,不仅是因为他医术高超,更为重要的却是他医德无双。凡向他求医之人,都是只收基本的药钱,诊金分文不取。而且对于患者,他也是悉心照料,从不怠慢。

城中不少医馆郎中曾认为孙思邈坏了规矩前来理论,却都因为技不如人羞愧离去,尤其是江陵城中达官显贵,包括孝明帝萧岿在内都对孙思邈礼敬有加,旁人又哪里敢无端生事。

萧岿本想聘请孙思邈为宫廷御医,但后者不爱名利,不愿就任,前者也只能作罢,念孙思邈悬壶济世,慈悲心肠,便赏了他一处大宅子,用作医馆。

孙思邈名声在外,每日里求医者络绎不绝,这医馆也是门庭若市,光前门的门槛一月都要换个一两回。后来孙思邈为了节省开支,多买些药,便彻底弃了门槛。

“来,将药喂他服下!”孙思邈抬手指指躺在床上的病人道。

大贺楚才应了声是,也没有仇视汉人,更没有因为自己是王子之尊从事下人之事而露出恼怒。孙思邈一直静静地看着他,嘴角轻笑,眼中神光湛然。

少顷,大贺楚才喂完了药,孙思邈轻轻点头道:“你随我来。”说完,孙思邈变出了门,径自走进书房。大贺楚才,将身上的灰尘拍尽,然后才恭敬地走进去。

“大贺楚才,给我仔细说说你父亲的症状吧,不要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孙思邈摊开一张白纸,然后拿起笔架上的狼毫,认真地看着大贺楚才道。这纸张还是来自高兴治下山东省,坚实细腻,便于书写,价格倒也中肯。

“是!”大贺楚才眼中闪过一片惊喜之色,孙思邈既然询问病情,显然是决定北上救治父亲,他如何能够不欣喜交加,五天来的幸苦终有所获,就是身上的疲惫也刹那间烟消云散。大贺楚才连忙走上前一边为孙思邈磨墨,一边将父亲的症状娓娓道来,不敢漏去一分一毫。

……

张轲扛着锄头,拖着疲惫的双腿缓缓来到自家门前,看着那破败的门楣,松散的竹篱,长长叹息了一声,额头上的皱纹似乎也深了一分。

他不过三十岁的年纪,但苍老粗糙的面容看上去却像是四十来岁,不过依稀能看出年轻时的英俊。削瘦的身子也有些伛偻,那是操持繁重的农活所致。

没办法,家里四口人,却只有他一个劳力,自然幸苦。不过看见家,张轲身体的疲惫便淡去了一些,就连眼中的忧虑也淡了些。

“爹爹,您回来了?”张轲刚进门,还未将肩头上的锄头放下,一个婉转动听的声音响起,便见一个窈窕的靓影出现在眼前,正是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