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部分 (第1/4页)

“是!”斛律孝卿恭敬地答道。

高阿那肱心中终于松了口气,嘴角滑出一抹残忍的笑容。这一劫他终于安然渡过,但却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宜阳王赵彦深去世后,朝中掌权的除了三贵,便只剩下斛律孝卿一人。其人虽然腹有经纶,但却也是个贪婪之辈,虽没有与三贵沆瀣一气,但也算是一丘之貉。高阿那肱权倾朝野,甫一知道有人告发自己,便花了大价钱买通了负责调查此事的侍中斛律孝卿,加上皇后冯小怜之助,再有今日这一场苦肉计,才终于化险为夷。

解决了高阿那肱投敌一事,高阿那肱的脸上又变得忧心忡忡,有些焦躁地问道:“诸位卿家,如今周贼宇文邕兵临晋阳城下,你们可有什么退敌良策?”

前次高纬便就此询问过众朝臣,他本打算前往恒州,实在不行就投降突厥,但却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是以只能作罢。如今北周各路大军依次来到并州,面对十万咄咄逼人的周军,高纬寝食难安,是以再次问策。

“陛下,虽然周人强势,但晋阳却是固若金汤,又有陛下亲自坐镇此处,军民士气大振,只要依托坚城固守,拖上三两月,周军必退!”

说话的是一个四旬的老者,但却是须发尽白,显得老态龙钟,只有一双深邃的眸子中偶尔闪过的精光,才显示出他的不凡。而他的眉头也是始终皱着,眼底藏着一抹深深的忧色。

此人名叫唐邕,乃是录尚书事(主管政府机要),兼任度支尚书(财政部长)。神武皇帝高欢任东魏丞相时,因为唐邕精通文书、会计而备受信任,担任丞相外兵曹(丞相府民间武力管理官)。到北齐建国后,丞相府的军事单位都划归尚书管辖,但唐邕管理的部分却未合并,也未撤销,而是改名为“省”。

三贵横行无忌,唐邕掌管全国财政,又不愿与之同流合污,难免便与高阿那肱等人结怨。是以后者在高纬面前挑拨诬陷,遂让斛律孝卿总管财政及骑兵司。斛律孝卿独断专行,刚愎自用,又受了高阿那肱好处,自然百般刁难排挤,唐邕的录尚书事也是名存实亡。

因此,唐邕郁郁不得志,整个人看上去便有些低迷。

“唐尚书此言虽然有理,但却又有不周之处!”斛律孝卿眼中闪过一丝冷芒,出列向高纬行了一礼,接着说道:“陛下,前日您下令减免赋税,赈济灾民,这两月又与周军征战不休,国库开支巨大,若是长久与周军消耗下去,只怕力有不逮啊!”

“嗯?”高纬眉头不由深深皱起,“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陛下,臣以为,我们可以与周军何谈,割让晋州与周国,让他们就此休战!”斛律孝卿沉吟片刻,然后说道。

“轰!”

此言一出,众皆哗然。所有人先是不可置信地看着斛律孝卿,接着纷纷面露愠色,怒声斥责起来。

“混账!斛律孝卿,你安的什么心?怎能想出如此卑劣下贱的策略?”

“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陛下!我大齐泱泱大国,如何能割地臣服?我等愿意拼死一战,不击退周军誓不罢休!”

激动的诸如唐邕等心忧国家民生的当场便怒目而视,厉声斥责,就连高阿那肱都出言道:“侍中大人,你是不是身体不适,怎的如此昏聩?陛下乃天下之主,如何能向周贼低头认输?”

高纬也是为斛律孝卿的话而震惊,他虽然想过投降突厥,但却从未想过臣服宇文邕。一时间因为震惊,反而忘了愤怒。

面对着众人的怒斥与指责,斛律孝卿却是坦然而对,竟然丝毫没有惧意。高纬心中不由诧异,遂出言道:“安静!斛律爱卿,朕看你如此淡定,是不是还有话说?”

“陛下英明!”斛律孝卿拍了一记马屁,这才侃侃而谈道:“陛下,如今我军新败,士气低迷,民心浮动,并不适合再战!反观周军,却是气势如虹,斗志昂扬,若是正面硬悍,我军只怕要吃亏。”

“因此,臣以为,我们可以假意与周军何谈,不仅可以拖延时间,大力整编招募军队,更可以消磨周军的锐气,消耗他们的物资,让他们骄傲自满,到时候我军自然有机可乘。”

“同时,陛下还可以派遣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往突厥,说服突厥与我大齐结盟,一同出兵讨伐周国,到时候两面夹击,宇文邕自然不战而退。而且,我军还能收复失地,更可能一举攻入周国,彻底消灭宇文邕。”

“斛律爱卿所言有理,有理!”高纬听得连连点头,脸上也露出了笑意。大殿中众人相互对视,窃窃私语,不少人对此计策都是十分赞同,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