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部分 (第1/4页)

��

一股滔天的杀气,夹杂着毁灭、死寂的气息自高兴身上缓缓弥散开来,并且愈发深厚,而高兴那双深邃的眼眸也变得非常幽暗,黑色的瞳仁似是两个黑洞一般,几欲将天地都吞噬。

终于,高兴来到了村子中央,看见了死不瞑目,昂然而立的小兰。

对上小兰那怨毒而狰狞的眼神,高兴心中激灵灵打了个寒颤,身上攀升的气也是微微一滞。

“对不起,我来晚了!”高兴的声音有些嘶哑,语气中充满了悲痛与愧疚。说着,他将伊力格的脑袋随意地扔在脚下,然后将身上的衣袍解下,缓缓地覆盖在小兰那已经冰冷的身体上。

“乡亲们,我是高兴,对不起,我来晚了!”

高兴巡视四方,迎上那一双双麻木漠然的眼神,心情前所未有的沉重,心底那狂躁暴戾的嗜血杀意更是疯狂滋长着,然而高兴的神志却是愈发清明。

“小王爷——”

一脸冷峻的秦琼轻声呼唤一声。高兴为面前炼狱一般的惨状而震怒,他又何尝不是如此,便是远处那一万铁骑也莫不是杀意大炽,恨不能现在便杀入突厥王庭,将所有突厥蛮夷屠戮一空。

“叔宝,留下足够的粮食和银钱,我们走!”秦琼话还未说完便被高兴冷冷地打断。顿了顿,高兴猛地在小兰面前跪倒在地,右手猛地抽出腰间的赤霄宝剑,高举过头,扬声大喝道:“黄天在上,后土在下,今日我高兴在此立誓,穷尽一生必灭突厥,平定北方边患!突厥不灭,誓死不回!”

“突厥不灭,誓死不回!突厥不灭,誓死不回!”

一万铁骑齐刷刷跪倒在地,嘶声呐喊起来,那如雷的呼声直让天地变色。而听见这铿锵有力的誓言,无动于衷的幸存者那麻木的眼中终于泛起了一丝生机。

……

没有到过草原的人,永远体会不到草原的辽源=远壮阔。放眼望去,尽是葱翠,便似一块天然的绿宝石,晶莹而生动,尤其是在那湛蓝的天空下,更衬得它苍翠欲滴,恢宏浩大。

当你置身在这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中,便连心胸也似乎为之豁然开朗,身心俱醉,让你几乎控制不住躺在那里,嗅着青草的芬芳,欣赏天空中那变幻无穷的片片白云。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苍穹,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情不自禁地,高兴便吟唱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敕勒歌》。敕勒居于漠南,也即是山西北部,然而这数百年来却是为鲜卑同化。这首民歌相传是高欢座下大将斛律金所作,不过具体如何却是无从考证。

在一处矮坡上,一身白衣的高兴迎风而立,好不潇洒飘逸,清风拂动他的衣袍,带来沁人的凉意的同时也使得他阴沉烦闷的心绪稍稍缓解了些。

五日后便是北周千金公主远嫁突厥之日,而高兴自朔州出塞北上也有三日光景。

虽然边境百姓的苦楚高兴早有耳闻,然而当真切地看见方圆数百里杂草丛生,荒芜人烟,便是偶有村落,也是十室九空,家徒四壁。

在这里生活的最多的是两种人,一种是暴戾恣睢的马匪,专做剪径抢劫的行当,另一种便是行将就木的老弱病残,他们已经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只是本能地活着,抑或者麻木地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突厥人。如果最初只是因为生活所迫,突厥才不得不南下劫掠,获取过冬的生活物资,那么现在突厥人南下打秋风更多的只是为了取乐。

数十年来,中原的纷争和软弱无疑助长了突厥人的野心,在他们眼中,中原人只是他们放牧的绵羊,任由他们宰割奴役,一切但凭他们的喜好。

第六百零九章 杨素

一路上,高兴遇上了十几股匪徒,人数少的有三十余人,多的不下百人。这些人皆是残忍嗜杀之辈,乘着骏马,来无影,去无踪,肆虐在北齐的边境上,便如同过境的蝗虫一般,甚是可恶。

不过此番遇上了高兴,这些匪徒皆是招来了灭顶之灾,因为亲眼目睹了小兰所在的村子中那怵目惊心的惨剧,高兴心中的杀念始终不曾消减,再加上为了隐匿行踪,这些匪徒无一例外都被高兴剿灭了个干净。

然而即便肃清了不少匪徒,高兴的心情依旧十分沉重。他知道,如果北方边患不除,朝廷依旧混乱不正,这些匪寇就永远无法消弭。

“小王爷,一个时辰已过,您看我们是不是继续启程?”

轻盈的脚步声伴随着秦琼浑厚低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高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