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部分 (第1/4页)

“这个办法看似笨拙,但却不失为最稳妥的做法,高宝宁能镇守营州多年不失,其人果然有些能耐啊,可惜啊可惜……”

说到后来,高兴不由摇头叹息起来。说实话,他倒是对高宝宁颇有兴趣,无论其平日里如何做派,但能镇守一方,深得百姓信赖的将军总是令人佩服的。

张顺之点点头,然后沉声说道:“小王爷说的是,只是如今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若是硬拼,有小王爷在此,得胜不难,只是损失恐怕不小啊!”

“确实如此,此处乃是契丹根基,若是高宝宁大军压境,契丹恐怕也不得不应战,到时骑兵的优势就会被削弱,而高宝宁有备而来,想要以骑兵破他阵势恐怕不是易事。”高兴皱了皱眉头,悠悠地说道:“我们的弟兄每一个都十分金贵,为了区区高宝宁,让兄弟们搭上性命,这个买卖实在不划算得很!”

顿了顿,高兴眼中猛然爆出一团精芒,冷笑道:“高宝宁有张良计,我自有过墙梯。如今燕地两线作战,后方必定空虚,正是我们一举剿灭逆贼的大好时机。”

张顺之闻言脸上并无多少喜色,反而忧虑地道:“小王爷,虽然如今燕地只有三五万人,但我们主力尽为敌人所牵制,如何能抽身偷袭敌人后方?”

高兴闻言笃信一笑道:“兵者,诡道也!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有我一人在此,足可抵得上数万雄军,谁又规定偷袭高宝宁必须要由我们出面呢?”

“小王爷的意思是请契丹出兵,这恐怕有所不妥吧!”张顺之眉头皱得更紧,“大齐百姓对契丹虽不如突厥那般仇视,但也殊无无好感,小王爷此举恐怕会自损威名,弄巧成拙啊!”

“呵呵!”高兴轻笑道:“此事我自有定计,你不必担心。我且问你,如今高绍仪与皇上战事如何,皇上派了何人前去迎战?”

见高兴如此说,张顺之也不再问,恭顺地答道:“高绍仪攻势颇为猛烈,数次攀上了常山郡城头,不过城中军民团结一心,终于抵挡住了敌人的进攻。昨夜安土根将军应该率领三万援军抵达常山郡,想必城中必定士气大振,高绍仪若是想攻破城池恐怕非常困难。”

“安土根么?”高兴微微颔首,眼中不禁露出一抹赞赏的意味:“安老将军虽然年纪不轻,然而赤胆忠心,一腔血勇之气在我大齐也是少有人及,有他前去御敌,总不能击败高绍仪,阻住他一些时日到时不难,等我掏了高绍仪的老巢,他那引以为傲的二十万大军顷刻间便会溃不成军!”

虽然齐国的将官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王琳,独孤永业之流可谓少之又少,但如安土根、高宝宁等人却也尤其可取之处,尤其是老将安土根,当初若非他拼死力战,恐怕高延宗坚持不了多少时间,宇文邕也已经攻入了晋阳城中,仅凭高兴的五千铁骑力挽狂澜无异于痴人说梦。

顿了顿,高兴又道:“对了,突厥和周国最近可有什么动向?”在他看来,突厥和周国始终是最强劲的敌人,若是不能击退他们,北齐永远不可能得到发展的机会。

“小王爷,据探子回报,周主宇文赟已经命赵王宇文招担任使节前往永丰镇与他钵可汗谈判,结果属下虽然不知,但两家联合恐怕已成定势。同时,宇文赟任命宇文孝伯为伐齐元帅,永丰守将杨素为副帅整饬军备,恐怕不出一月就将兵临大齐边境。”

“宇文招也来了?真是麻烦!”高兴皱了皱眉,低声自语道:“见过了史万岁,高颖,贺若弼,见见杨素也好!”在张顺之疑惑的眼神中,高兴又轻笑着道:“杨坚呢?最近有什么消息?”

“杨坚如今就在永丰镇中,据说他与杨素情同手足,关系极是亲密。”说到这里,张顺之不由惊诧地道:“说来奇怪,杨坚护送公主不利,周主竟未深究他的责任。他虽贵为柱国大将军,隋国公,但却并未立下多少战功,在军中威望也不算多高,但周国朝堂之上为他辩解的人倒是不少,委实令人称奇。”

“这并不奇怪!”高兴摇头,嘴角露出一抹大有深意的笑容:“宇文邕下令禁教,虽然收回了大量良田,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于国家的发展颇有益处,然而他的举动却是斩断了宇文氏一脉的气运!”

说到这里,高兴不由起身,负手来到帐门面前,顺着挑开的门帘望着空旷的夜空,好半晌才继续说道:“释道儒三家,之所以能传承至今,拥有信徒千百万,足见其独特之处。宇文邕看到了教派于国家的威胁,以雷霆之势斩除之,殊不知这亦是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沙弥可以还俗,然而人心却是无人能够完全掌控。尽管周国难见一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