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当徐可继续解释下来,萧然才听得傻眼了。原来新艺城内部也存在巨大的分歧,创办的前几年还好,起码大家都非常的团结。后世非常著名的“奋斗房”便是团结的一个最佳例子,当年的七大巨头常常在一个小房间里开通宵会议。

而到了1984年,徐可因为创作理念与新艺城的理念出现了分歧,徐可便离开了新艺城。不过,雷开泰非常赏识徐可,立刻投钱给他创办了电影工作室,名分上固然还是归属新艺城,却有独立创作不受干扰的权利。

有意思的是,当徐可创办电影工作室时,许多人都猜测是邵氏和其他公司投资的,却没有一人猜到仍然是金公主干的。当这个真相透露出去时,那天的眼镜行生意好极了。

不过,若是说到底,新艺城分裂的终极原因还是利益。在利益分配上,最初创办新艺城的黄白鸣和麦加以及史天就各有不同,这就在三大巨头中间埋下了分裂的种子。而在稍后一些加入公司的徐可和曾之伟,以及泰迪罗彬和施南胜四人拿到的利益又各有不同,如此一来,不内讧才真是奇迹。

除了遗憾,萧然没有别的感触了。新艺城人才之鼎盛,就连张蔓玉和周星池、刘华等大明星都曾吃过闭门羹,绝对不逊色于颠峰时期的嘉禾,这若是没有分裂,未来前途真是不可限量。

新艺城的新喜剧不单只是票房好,甚至引领了整个时期。尤其是《英雄本色》和《倩女幽魂》等经典的出现,甚至影响了未来十多年的港片创作,简直就把这家公司的知名度推向了颠峰。

在后世,新艺城就是一个神话,当之无愧的神话。就在其他电影公司还在以明星为重心的情况下,新艺城就完成了由明星转变到以幕后工作人员为重心的过渡。只是在萧然的记忆里,未来的港片再一次重蹈覆辙了。

可惜的是,萧然还知道三巨头之一麦加在去年刚刚造了一次反。他身为新艺城高层,居然叛变了一次,为洪劲宝搞出了票房大卖作品,就是福星系列,狠狠的对抗了自己的大本营。这样干的下场显然是非常糟糕的,不仅让其他两大巨头怒极。

而且未来几年里,黄白鸣亦是如法炮制的叛变了一次,这个最讲究集体合作的新艺城最终由于“前科”问题,没能阻止另一位巨头史天的一意孤行,大投资却弄了部票房平平的《财叔之横扫千军》出来,结果史天因此心灰意冷,干脆退出影坛做起了生意。

想到新艺城未来的分裂,萧然似乎隐隐亦体会到了那种悲凉。在情在理,他都为这家公司的分裂感到深深的遗憾,后世所看到的若干经典都是因为这间公司才问世。不过,理智却告诉他,如果将来要建立自己的事业,新艺城非得弄掉,不然绝对是一个超卓的对手。

回到逍遥窝,萧然开始盘算起来。如果一切还没有出现分歧的话,那么《英雄本色》依然会成为本年度的票房冠军,在来年三四月的金像奖上横扫千军。

想到金像奖,萧然便想起了一件事,这第五届金像奖他必须得去。当然必须得去,就不说别的,能好好欣赏一下这时代的金像奖盛况,便是千值万值了。况且,他凭着《僵尸先生》同样和司徒卓汉入围了最佳编剧奖。

这事实在让萧然私底下尴尬得恨不得买块豆腐撞死,本来这片子还有两个编剧,其中一个便是这时代极负盛名的黄秉耀,可是,这两位原作者都没有入围,萧然却入围了。

另一位萧然不记得名字了,倒是无所谓。惟有这位黄秉耀,萧然的确是深感抱歉,他可谓是看着这位老兄的片子长大的。譬如《逃学威龙》便是他的作品,而且他还在影片里客串了那位胖胖的夺命剪刀脚局长!

很快,萧然就意识到,黄秉耀是1991年或者92年因为癌症而去世的。如果这次能够在颁奖典礼上遇到他,及时提醒他这一点,说不定能够挽救到这位极是了不起的编剧,就当是萧然对剽窃剧本的一个弥补吧。

萧然将金像奖的事放下,继续开始思考。王京固然在电影圈里交游广阔,可是他向来都是为邵氏拍片,这年来邵氏几乎完全停产电影,王京也没有什么片子出来。这就是意味着,短期内,他绝不能依靠王京给他多少帮助。

他现在就是在等,等金像奖上《警察故事》拿下最佳影片,然后他就算是真正的鱼跃龙门了。若是再有一个最佳编剧的光环,那就更是能够增加他的身价了。经过这么一段时间以来,萧然算是明白了,他现在充其量只是一个有潜力的新编剧,谈不上什么特别的身份地位。

不过,就算是这样,萧然的名字亦多多少少被圈子里的人知道了。一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