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部分 (第1/4页)

日本三菱和德国大众,萧然都不知道制片怎么拉得到这些赞助,当年他拍《谍变》时余家誉去拉赞助,根本就没人理他。而没想到现在他刚开了新戏,这两大公司便直奔而来。

日本三菱愿意合作是萧然预料中的时,毕竟这间公司在与嘉禾的长期合作里可是得到了不少好处的。其实日本资金一直都在香港影坛流动,比如德宝他们都有向日本公司融资或者拉赞助,毫不夸张的说,日本的资金和赞助在港片里占了相当的地位。

只不过,魅影收购嘉禾,随即分拆之后卖给雷开泰,这样一来就意味着合作合约作废。三菱不是第一次想要跟魅影合作了,在早在三年前便主动伸出橄榄枝,只是萧然很有把握,不需要融资罢了。当然,在赞助方面,萧然是绝对不会反对的。

而且那时候亦是没什么选择的余地,可现在却不太同了。三菱这次趁机提出长期合作的请求,而大众显然亦是蠢蠢欲动,可还是没打算搞什么长期合作。

这个二选一让萧然颇为难,三菱提出的条件很不错,根本就是送钱送车给魅影。而大众就有些骄傲,只打算提供汽车的赞助而已。当然,他们争的是主角的坐驾。可这亦没什么区别,这两间公司很难容忍成为配角的。

萧然不会因为三菱是日本车就不考虑了,尽管他同样不喜欢日本,可是商业归商业,这个道理还是得明白的。而且,在萧然的预料之中,未来出钱给魅影拍片的冤大头就是日本和德国。

日本资金与港片的关系就不提了,君不见二十一世纪港片一些小制作的影片都不在香港上映,而是在日本上映,或者在日本发行。这些影片都基本是日本的资金,因为日本有着相当庞大的港片影迷群。那还是在港片没落的时代,换了现在港片的黄金时代,这更是可想而知了。

德国为了让本国的电影得到发展,在税务上做出了一个规定,那就是投资电影而赚到的钱可以不用上税。而这就意味着合法逃税,而且德国最高税率高达百分之四十九,这就意味着一百块的收入得上四十九块的税。若是拿这笔钱去投资电影,无论得到多少回报,那便都是自己的。

其实不止是德国有这样的政策,欧洲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政策来鼓励投资电影。只不过,其他国家一般在这样的情况下都要求该片是在本国拍的,这样便可带动经济发展。惟有德国才是如此的大公无私,不求回报。

千万不要小瞧德国资金,在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的五年里,德国流向好莱坞的资金便高达六十多亿美金,总投资更是有一百多亿。只不过,德国人很难在好莱坞手上赚到钱,比如史泰龙的《狙击杀手》和约翰•屈伏塔的《地球战场》这些铁定赔钱的片子都是好莱坞“好心”给他们投资的。

不过,也不能说是没有的赚钱的,比如《速度与激情》就主要是德国投资,结果成了票房黑马,让德国人赚了一大票。这可把好莱坞电影主管恨得牙痒痒,发誓只要有任何赚钱的机会都不会给德国人留下。诸如《碟中谍》和《终结者3》等片都有德国资金的参与。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萧然的两难想法了,他将来可是打算把德国资金吸引过来的。只略犹豫了一下,萧然便敲定了,不能给德国人让步,只赞助汽车,未免太瞧不起人了。

决定下来之后,萧然让制片去应付德国人,自己则在办公室里见了日本人。其实跟日本人都没什么好谈的,萧然坚决拒绝了长期合作的请求,更拒绝了对方的主动融资。开玩笑,魅影现在有的是钱,还需要小日本来投资。

萧然对自己的想法当然是了解得很清楚,不是他不想利用外来资金分担风险,而是目前港片的利润空间仍然很大。若是把利润分给日本人,他绝对心有不甘。

不管怎样,三菱赞助了影片里的汽车,还提供了一笔四百万的赞助。当然,这四百万不是融资,只是赞助而已,没资格分成的。德国人很郁闷的回了老家,谁让他们愿出汽车而不愿意出钱。

不要以为是人都可以拉到赞助,就凭着《车神传说》的演员和幕后班底,撑死了能够在魅影的一些其他长期赞助商手上得到一些赞助。可是,就凭着萧然这个导演的名望,制片只要把他的名字填在导演或者监制职务上,就肯定能够拉到大量的赞助。

人家赞助商可不是冤大头,一样要瞧这片子有没有足够的影响力来决定的。像萧然这样名动亚洲的才子,当然是很容易得到赞助的。事实上,人们甚至认为就算是萧然监制的片子,都绝对是值得的。因为萧然那么久以来,基本上只做那些自己认为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