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部分 (第1/4页)

不过,以贾诩只聪明,竟然选了跟随曹操,而没有跟随刘备,可见在他的心目中,别管是做人的良心,还是发展的情景,曹操都比刘备好。

当然,历史上的事情,业务有办法说清楚,谁奸谁忠,盖棺了一千多年,也没有定论。

别人怎么说,自然没有能干涉,但是贾无知作为贾诩得直系长门传人,却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说法。

贾无知:“三国演义的作者真是害人不浅!那罗贯中纯粹就是颠倒黑白!先祖的眼光岂是他一介不得意文人能知?他跟随魏公,当然是那个时代最好的!不管是忠心还是本事!至于魏公做的不尽如意,那是时代的局限,谁也没有办法!让那些整天抱怨的人去试试,别说他能做什么,活下来就不错了!”

这个麦轲倒是可以同意,站着说话不腰疼谁都会。真要做事,哪里有那么容易,你真有能力,现在就试试?

“无知兄如何确知是贾诩的后辈?”麦轲好奇地问。

贾无知:“我们有先祖留下的手书一幅,然后有历代列祖列宗的亲笔题词和印章,绝无作伪的可能。”

一边说,一边从怀中掏出一个圆筒,打开圆筒,去出一个圆卷,展开以后。放在地上。

麦轲看去。上面有八个大字:“忠厚为人,仁者无敌”,下有一行小字,“书赠麟儿。座右为铭”。

贾无知介绍说。这是先祖留给长子的。从此就成为家族的传家至宝,只有长房长子才能得到。又指着下面一长串名字,说那都是他们历代祖先的留言。

并且有些自嘲地说。他如果不死,如果有后代可以继续流传,最后一个人的名字就是他的。

问到他怎么跑到这里来的,贾无知着才说清楚他怎么会在喜马拉雅上西麓险些成为冻死的僵尸。

原来贾氏家族虽然有些旁支散落到全国各地,比如宋朝的贾似道,主干一直坚持在凉州,坚守祖训,直到满清入关。

入关以后,他们用高压和柔化两手,收拢了众多汉族文人为其服务,但是贾氏在凉州的家族一直拒不降服;不但不降服,而且暗中支持反清势力。

二十年前,满清终于撕下了伪善的画皮,对凉州贾府举起了屠刀。

结果,一家老少被屠杀净尽,贾无知仅以身免。

他把先祖流传下来的诸般智计全部用尽,才逃脱出了国境,进入印度,却又差一点被恶劣的大自然吞噬。

尼赫鲁这时插言,说他最理解老师的心境,因为他知道,而且多次看到老师半夜三更起来,对东北方向三跪而拜,称不肖子孙,未能完成祖宗遗愿,现在恬颜苟活,就是盼望还有复仇再起的机会。

“作为老师的学生,我也心中发誓,只要我有朝一日掌管大权,就一定提兵北上,为老师报仇!”

尼赫鲁满面决然。

贾无知脸上的感动一闪而过:“有心了,赫鲁!我都不知道你有这个心志。”

尼赫鲁心中暗然,脸露悲伤:“可惜,现在什么都没有用了!这位麦轲先生一来,一切都烟飞灰灭!虽然我们能坚持一阵,但是直觉告诉我,这不过是天军不愿意硬来,避免造成更多的杀戮而已。”

贾无知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南门死了三百多天军,怎么忽然都不见了?我向这些死亡的士兵致哀并道歉!”

麦轲:“他们都被我救走了,最后实际死亡人数是十三个人,你也不必愧疚,两军交战,必有伤亡,他们也是死得其所。但是,如果这三百人死亡,发生在你们一方,那就是真实的死亡了,所以,我才提议这次会谈,避免这样的死亡。”

看到二人惊骇的神情,麦轲心中暗乐,这才是九牛一毛的神通,一会儿多给你们透漏一些,不怕你们不诚心顺服。

于是麦轲就把天军的目的和天国的现状,给二人做了一个全面的介绍,特别强调,铲除满清的统治,是天军的近期目标之一,让所有人过上天国圣城那种水平的日子,是天国的一个物质层面的基础。

在这些目标完成、基础建立的前提下,天国的每一个人都会找到发挥自己最大才能的舞台,人尽其力,人人受益!

麦轲最后强调,他说的这些,不仅仅是个理想,而是一定会实现,因为他有足够的力量和条件去实现,包括灵犀一动!

不仅仅一定会实现,而且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已经实现,如果不信,可以眼见为实,到那些圣市看看!

远的可以到圣山,近的可以到达卡,不远不近的可以去东南亚。

这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