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部分 (第1/4页)

众土匪没有了首领,加上天军从坑道中大量涌出,实现了中心突破,只得放下了武器。向天军投降。

另一个山峰的攻占程序和这边的如出一辙。也被天军拿下。

麦轲特意到坑道里面查看一番,评价一下这个时代的山地坑道水平如何。

一看之下,才知道和后世的坑道没有办法比较,基本上就是自然岩洞。然后由一些细微的梳理。

看来最重要的不是在技术方面。而是有这样的一个意识。知道利用这些自然条件,无疑在谋略上胜人一筹。

解决了这个顽固的绺子,列车继续向东。直指下一个山头,鹿鸣山。

鹿鸣山,位于云阳镇城北二公里处。相传东汉刘秀为避王莽之兵,由乌鸦引路至此,听有鹿鸣,故称鹿鸣山。

山后有一石板,名为刘秀床。

鹿鸣山在和南楠阳盆地楠召县的东部。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带兵追赶刘秀时,刘秀逃之此山夜宿,五更闻鹿鸣而惊醒,得以避难。后来,刘秀做了光武皇帝,就下诏封此山为“鹿鸣山”。

鹿鸣山,山峦峻秀,奇峰陡立。美丽的鸭河和鸡河从东面,西面绕山而过,山水相连,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风景宜人,素有“鹿鸣耸翠”之誉。

麦轲等人驾驶列车,来到鹿鸣山麓。

只见山脚下有祖师殿三间;沿祖师殿西边,顺坡望上,行至半山腰,又有灵宫殿三间。

再往上有一丈多高的石砌牌坊字座,名曰“南天门”。

经南天门到山顶,便是真武庙。

庙前建塔一座,三层六角,高一丈多。

庙东北面有一块长九尺,宽六尺,石面一角断裂的平面大石,叫“刘秀床”。

传说这是当年刘秀躲避王莽追兵在鹿鸣山夜宿睡过的石头,王莽赶至此处,石尚有余温,故怒断此石。

又有一石洞,自上而下,曲曲折折,忽明忽暗,有两丈多深,俗称蛤蟆洞。

麦轲等人一到山脚,就看到了打斗的痕迹,看来匪徒一路防守,但是都被天军打破防线,一直攻上了山顶。

还没到山顶,就听到上面喊杀声响彻云霄!

麦轲嗖的一声,腾空而起,说,你们慢走,我前面去看看!

麦轲升到山顶的上空,把下面的战场形势尽收眼底。

天军依靠列车为中心,排成了一个椭圆形阵型,外面保围的都是土匪,密密麻麻,起码有两万!

为首一条大汉,身高足有一丈!

只见他拿了两把大刀,如同风扇一样,转成一团,擦着就伤,砍上就亡!

天军竟然没有一再单兵作战方面是他的对手!

幸亏天军有混合特种兵!

在那个大汉进攻的对面,有好几个专业人员,对他轮番使用基本元素,才让他的进攻州受阻。

其他方面的进攻,也都有武艺高强的土匪带头冲锋,让天军的防线岌岌可危!

既然两军呈现犬牙交错状态,让他们停下来很不现实,麦轲决定来硬的!

他立即指挥列车直接开过来,给包围天军的土匪来个反包围!

列车风驰电掣般呼啸而至,立刻就切断了土匪的后路,把他们绕了一圈,全部围住!

这些土匪一看腹背受敌,不少人慌了神。

那个领头土匪,一看后面的天军来势太凶猛,当即命令属下,拼命上前,冲击里面的天军防线。

因为他知道,只有占领了列车,才有一线生机。

可惜他的如意算盘没有打响,里面的天军虽然和他们对垒占下风,可是他们构筑的防线,却是坚固无比!

前面没有逃路,后面又抵挡不住,这些土匪终于全面崩溃了。

最后只剩下那个大个还在顽抗,就是这一个人。却没有让他屈服。

麦轲看的手痒,亲自上去,利用精准的元素攻击,首先把他的两把大刀溶化。

这是火原素的功劳!

没有了趁手武器,大个子的武功威力降低了一半!

麦轲急忙冲了上去,穴位连点,一举生擒了这个劲敌。

把善后事宜交给了原来就在这里的天军,麦轲指挥列车进入了下个山头。

这就是七峰山。

七峰山位于芳城县城北十五公里处。

该山东北两面山势陡峭,七峰并峙,故称七峰山。

七峰山遍布森林。耸立在芳城县北部杨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