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失乐园:中国虎的最后100年

大约200万年前,今天的中国南部出现了地球上第一批老虎。从这里开始,它们最远走向了土耳其、西伯利亚、印度半岛,甚至出现在印度尼西亚群岛,形成了8个亚种:里海虎、孟加拉虎、印支虎、东北虎、华南虎、爪哇虎、苏门达腊虎以及巴厘虎。

直到100年前,全世界大约还有10万只老虎,大部分栖息在亚洲区域。中国是虎的主要栖息地之一。

但它们开始走上了不归路:令狩猎更有效率的现代火枪,入侵老虎栖息地的耕种和定居,森林让地于咖啡、茶叶、橡胶和水稻的种植,以及富人们对虎皮和虎骨的渴求,令森林之王日益成为山林困兽。

在中国,最先消失的是新疆虎。大约在19世纪中期,俄国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报告说,塔里木的老虎“像伏尔加的狼一样多”。但仅仅过了半个世纪,斯文·赫定来到这里,失望地听说,最后一只年迈的新疆虎慢慢吞吞地沿着日渐干涸的塔里木河,向上游走去,从此不见踪影。

与此同时,大批俄国军官和猎手随着“中东铁路”的通车来到中国,随后 30多年,大约有1500…1800只东北虎死于枪口之下。

到了50年代,战火刚熄的新中国掀起了土改运动和国家建设的高潮,伐木开荒,大炼钢铁,华南虎与熊、豹、狼、野猪列在一起,成为人人喊打的“害兽”,被数千支打虎队围猎。随着一个个“打虎英雄”的诞生,10年内大约有3000只老虎被捕杀,其中绝大多数为华南虎。

与此同时,谭邦杰被戴上“右派”的帽子,正在北京动物园“监管劳动”,耳听着京郊海淀的狼嗥。这位中国首倡保护华南虎的专家,从此与他日夜牵挂的老虎隔绝22年。

当这位国际享有盛名的“老虎谭”*复出,并以余生推动华南虎被列为世界自然基金会 “最优先需要国际保护的濒危动物”时,中国的华南大地已虎迹罕寻。一种判断是,华南虎在野外已经灭绝。仅存于动物园的几十只,也因近亲繁殖难以延续血脉。

直到“周老虎”作为一场闹剧上演之时,多数中国人才惊觉,当年的森林之王,现在只是作为图腾符号,在图画之中栩栩如生。

100年,于200万年的老虎物种史,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间。 随着人类步步紧逼的脚步,它们走了,留给我们的是山中无老虎的寂寞地球。

。 想看书来

新疆虎的最后时刻(1)

文│南香红

1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已经很难想象塔里木的老虎曾经像俄国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报告的那样“像伏尔加的狼一样多”了。事实上,它的灭绝仅仅是在几十年间的事情。当1934年,斯文·赫定再次来到塔里木时,一个罗布人说:十多年前一只很老的老虎慢慢吞吞地沿着河里的林地向塔里木河上游走了。

以现在的罗布泊境况,说这里曾经出没着老虎的话,无异于痴人说梦!这是怎样的一块干旱之地,是怎样的一块死亡之海!

科学家们把罗布泊称作地球上的“干极”,比如南极北极,青藏高原之“高极”一样。罗布泊成了亚洲中部最为干旱的地方,年降水量仅为2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600毫米,略加运算就可以得出一个惊人的数字:蒸发量为降水量的130倍。这里翘楞的盐壳坚硬如铁,锋比利刃,密如刀丛。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称其为“可怕的索尔的海洋”,索尔是维吾尔人对盐壳的称谓。

更早见识罗布泊凶残的是唐高僧玄奘。他从印度取经回来,想凭吊楼兰古国,一路走来强烈地感受到了罗布泊的残酷:“从此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乏水草,多热风。风起则人畜昏迷,因以成病。时闻歌啸,或闻号哭,视听之间,况然不知所至,由此屡有丧之,盖鬼魅之所致也。”

然而这里确实有虎。一张新疆虎的虎皮保留在瑞典民族博物馆里,它是1900年瑞典地理学家、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罗布人手里购得的,因为是被毒死的,这只老虎相当完整。它是一只未成年虎,重220磅,雄性。

新疆虎悄然灭绝。生命金字塔的塔尖折了,物种从高级到低级环环相扣的链条断裂。或许这还不足以提醒人们一个乾坤颠倒沧桑巨变的时代的到来,接下来的变化如噩梦一样,那条沙漠里的生命河塔里木河的死亡,罗布泊越来越干,最后也走向死亡,罗布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存条件,不得不开始迁徙流浪。新疆无虎。华南无虎。中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