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4页)

郑证秋以电影类书籍为主,周剑允则主攻经营类书籍。

到了最后,三人的书籍装满了几个大箱子,邮轮要按照货物重量另外收费。

由于是返程,来美国的事情都解决了,大家的兴致都不错,林子轩也没有整日的窝在船舱内,不时出来和大家一起闲聊。

王庚因为要协助张康任为华人争取权益,就没有同行,他委托林子轩把陆小蔓送回国内。

在美国,黑人游行罢工愈演愈烈。

张康任和纽约的黑人领袖达成了协议,华人也加入其中,彼此支持。

这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王庚不让陆小蔓参与其中,陆小蔓也不愿意参与。

虽然他们都是《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的见证者,但写文章和参与示威游行是两码事,黑人的游行遭到了美国当局的强力镇压,境况堪忧。

这些和邮轮上的林子轩都没有关系了。

这个时候,郑证秋在邮轮的甲板上结识了一个人,此人叫做洪慎。

大家都是中国人,便攀谈起来。

巧合的是洪慎是学习戏剧的,和郑证秋有共同语言,作为中国戏剧界的前辈,郑证秋就把洪慎介绍进了林子轩的圈子里。

洪慎1894年12月31日出生于官宦世家,江苏常州人。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在校期间热心新剧活动。

1916年夏,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入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陶瓷工程,继续编戏演戏。1919年考入哈佛大学戏剧训练班,成为中国第一个专习戏剧的留学生。

他在哈佛大学学习文学与戏剧,并在波士顿声音表现学校学习,又在考柏莱剧院附设戏剧学校学习表演、导演、舞台技术、剧场管理等课程,获硕士学位。

1920年学习结业后到纽约参加职业剧团演出。

此时回国,经家人介绍准备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上海总公司材料总管理处任理事,兼任总经理简照楠的英文秘书。

第七十六章 专业和业余的差距

说起洪慎你可能印象不深,不过他有个弟弟叫洪季。

洪季后来主持上海金龙影片公司,兼任导演,拍摄了不少武侠片,然后去了香港,创办了华南影片公司。

洪季的妻子钱似莹出身精武体育会,一身好功夫,是民国时期的第一代武打女星。

如果你还没有印象,那洪季的孙子叫做洪金保,是香港著名的武打明星。

这是一个电影世家。

洪慎对郑证秋可谓是闻名久矣。

他还在清华上学的时候,郑证秋就搞起了新民社,排演话剧,在上海轰动一时,说是他的前辈一点都不为过。

这次能在邮轮上偶遇,可谓是意外之喜,而郑证秋又把他介绍给了林子轩。

洪慎在纽约的一个剧团里演话剧,对于林子轩的事情也有耳闻,只是不太清楚内情。

他没看过林子轩的小说,不过听说《乱世佳人》在美国很受欢迎,能写出受到美国人称赞的小说也算是本事,所以洪慎没有因为林子轩年轻而有所怠慢。

几人的年纪都不大,在交流上没什么隔阂,又有共同的话题,聊的很投机。

洪慎是学习戏剧专业的,在理论上比较有发言权,郑证秋创建过剧社,有实践的基础,周剑允算是半个话剧圈子里的人,陆小蔓是戏剧爱好者,喜欢看戏。

他们大多在聊话剧在中国和国外的发展,以及话剧圈子里的趣事。

这个话题林子轩实在没有研究,插不上嘴,不过他是个好听众,会时不时的捧哏。

洪慎颇有话剧方面的才华,他不仅懂理论,还在纽约的剧场做过实践,而且还会自己写剧本,可谓是多才多艺。

他对于中国话剧必须要改革的观点得到郑证秋的认同。

国内文明戏的衰落虽然有历史原因,但更多的是文明戏的陋习,如果按照美国正规剧团的方式发展,话剧在国内也可以兴盛起来。

说到底还是个利益的问题。

洪慎拿出他在去年创作的英文剧本《木兰从军》,请郑证秋指教。

这个剧本虽说是他和张彭纯合写的,却是他这几年的得意之作,在纽约演出的时候也得到了观众的好评,只是没有造成轰动而已。

“呵呵,这里就有位大剧作家,还是请他来看吧。”郑证秋对着林子轩打趣道。

虽然林子轩从来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