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 (第1/4页)

,而不是招灾。

于是,在这些人的说和下,双方各退一步。

冯敬尧放弃争夺上海大世界,不过黄楚久名下的戏院都要按照市场价格转让给冯敬尧。

算是和平解决了。

然而,冯敬尧和黄楚久的恩怨就这么结下了,这件事以后不会完。

林子轩听到周剑允的汇报后,没什么反应,在这个年代,想要办成事就要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这里可是二十年代的上海滩。

他在准备《津门大侠霍元甲》的首映。

不出意外,这一次的首轮专映权被夏令配克豪华影戏院拿到手,夏令配克豪华影戏院的老板是西班牙人雷玛斯。

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商人,只要能赚钱,他才不管放映什么影片呢。

他看过《津门大侠霍元甲》,对其中的武打场景很是欣赏,加上霍元甲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他相信这片子一定能火。

从六月底开始,影片的宣传工作就进入了倒计时。

在《申报》上刊载了大幅广告。

“万里长城永不倒,尚武精神永不息,重现一代功夫宗师的人生之路,这是一部你不容错过的电影。”

“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对的,站着,错的,倒下。只有站着的才有资格说话。”

“强国强种,保家卫国,是中国人就看霍元甲。”

无数这类的广告出现在报纸杂志上,轰炸着上海人的神经,好像不看这部电影就不是中国人一样,还有回忆和纪念霍元甲的文章也冒了出来。

一时间,霍元甲的名字重新响彻在上海滩的上空。

按照后世的说法,这叫做营销软文。

上海精武体育会也趁机发表声明,在高度赞扬了霍元甲之后,对影片保持关注,希望影片能真实反映霍师傅光辉的一生。

在纷纷扰扰的闹了几天后,1922年7月7日,《津门大侠霍元甲》即将上映。

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是因为霍元甲是在1910年7月7日创办了精武体操会,也就是精武体育会的前身。

非常有噱头,也有纪念意义。

与此同时,百代唱片公司在这一天发售了一张唱片,就叫做《万里长城永不倒》,主要发售地点是北平和广州。

买办张常福非常了解国内的形势,这首歌一定会受到北方爱国青年的欢迎,而粤语版针对的就是广东的人群。

作为一个买办,只要能赚钱,他才不管歌曲的内容呢。

时间来到了7日晚上,夏令配克豪华影戏院里面人头攒动,都在等待着电影开场。

当电影开始放映时,从此拉开了中国功夫片的热潮。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段虚构的传奇故事

霍元甲出生在河北静海县小南河村的一个武术世家,自幼体弱,被严禁习武。

然而,这不能阻挡他的习武之心,他偷练武功,并在观看鹰蛇相搏时体悟到了武学至理。

这当然是胡扯,如果看鹰蛇相搏能练成绝世武功的话,那谁还去苦练功夫啊。

但这样讲故事才具有传奇性,说明霍元甲的武学天赋超高,一代宗师不能没有一点与众不同的地方。

接着,为了磨练武技,他四处挑战,和各门各派的高手切磋过招。

这是一部功夫片,打斗场面尤为重要,在八十分钟的故事里,有五十分钟都是在打斗。

林子轩借鉴了后世功夫片的风格,在打斗上以炫酷为主,动作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

不像现实中一些比武的场面,两人还要四处游走,然后互相试探,等到真的动手,十几分钟都过去了,太浪费时间,观众绝不会满意。

这就是电影中的打斗和生活中武术套路的区别。

你可以说它很假,但看起来的确很有感觉。

林子轩在这里给功夫片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让以后的功夫片几乎没有真实的打斗了。

在一连串眼花缭乱的比斗中,霍元甲的名声越来越响,有津门第一高手之称。

1900年,京城名侠王子斌,也就是大刀王五,在京城被清廷枪杀,头颅挂在城门上示众,家人无法给王五入殓。

霍元甲听说后,只身从天津赶到京城,趁着夜色用钩锁攀上城楼,将王五的头颅取下,入土为安。

这件事只出现在传奇故事之中,并不是真实的,但可以表现霍元甲的侠义精神。

从观众颇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