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 (第1/4页)

当这位苏联人看到书稿中苏联被德国攻占,德国在苏联施行种族灭绝政策,而伟大领袖斯大林被杀害的时候,吓得浑身发抖。

这是对伟大领袖的恶毒攻击,这是对苏联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这是一次西方国家恶意的挑衅行为,这种书籍一定要就地销毁。

这就是《高堡奇人》在苏联的下场。

在日本,有两家出版社收到了书稿。

对于从美国邮寄来的书稿,日本出版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派人进行翻译,书稿中日本和德国明显是反派角色,残忍恶毒,泯灭人性。

但这个设定让日本人颇为感兴趣,德国和日本瓜分全世界,这是日本人的野望。

只是这样出版好么?

对待弱者,他们一向张狂,而对待强者,却会小心谨慎。

面对西方国家,日本出版社要考虑出版这本书的后果,虽然这是美国人写的,但公然出版这本书,会不会让美国政府以为日本有侵略美国的打算。

过早的暴露自身的野心不是明智之举。

出版社把书稿交给了日本政府的文化审查部门,等待着回信,却没有了下文。

寄往德国的书稿因为那家出版社工作人员的疏忽而一直被冷藏,直到几年后才被一名犹太人发现,那时候希特勒已经成为德国炙手可热的人物。

那位犹太人起先并不相信书中的内容,没有当回事,然而事实让他悔恨不已。

那本书稿被犹太人团体偷偷保存下来,故事内容被犹太人口口相传。

几十年后,高堡奇人的故事在犹太人群体中成为了一种传说。(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三章 寻找失落的世界

位于中国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同样收到了书稿。

有美国作家向中国出版社投稿,这让商务印书馆感到无上的荣耀,这说明商务印书馆被西方社会熟知,在世界上有了知名度。

这绝对是值得炫耀的好事,说出去也倍有面子。

这件事引起了商务印书馆高层的重视,下达了要认真对待的指示,一定要严格把关,不能让外国作家觉得咱们中国的出版社不专业。

商务印书馆内部就有编译所,专门翻译外国的书籍。

他们抽调了一批精通外语的人才,组成攻坚小组,加班加点的翻译书稿,力求做到忠实于原著,不能有丝毫的疏漏。

但随着翻译的进行,他们颇为疑惑。

怎么这位外国作家的英语水平这么烂啊,连我这种自学成才的都看不上眼。

有人就询问有过到西洋留学经历的同事,是不是外国人的英语都是这种水平,那位留洋归来的高材生支支吾吾的不知道如何解释。

他要是说外国人不都是这种水平,那不是贬低这位美国作家的写作能力么?

这可是商务印书馆高层交代下来的任务,领导非常的重视,他这么说就是打脸啊。

他如果说外国人都是这种水平,那还留洋干什么,大家在中国自学英文不就好了。

他只能胡扯一番,解释说外国作家各人有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就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故事,不讲究文采。这是西方的一个文学流派。

就好像中国古代诗人白居易写诗一样,就是要通俗易懂才好。

文笔的事情就这么遮掩过去了。接下来故事情节又让人犯难了。

《高堡奇人》中基本上没有涉及到中国的情节,只提到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

比如日本人用《易经》来算命和来自东方的药茶。其实就是中药。

但通过德国和日本瓜分全世界的背景来推测,中国应该是被日本给占领了。

书中还有对苏联诋毁性的描写,其中牵涉到西方列强的斗争,这在中国属于敏感题材。

虽然是一个科幻故事,但折射出来的问题较为复杂,出版这本书需要冒极大的风险。

这是摆在商务印书馆高层面前的一个难题,出版这本书得罪的人太多了,首先就是公共租界当局,其次就是日本人。还包括中国人。

这种暗示日本占领中国的书籍怎么看都不讨好。

商务印书馆的高层甚至怀疑这位美国作家是不是要陷害他们,这才把书稿寄给他们。

林子轩倒没有这个心思。

他之所以把书稿寄给商务印书馆是为了掩人耳目,不可能向其他大国都邮寄了书稿,却没有寄往中国,那样容易引起猜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