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 (第1/4页)

像是宋家三小姐那样将近三十还没有成家的剩女并不多见。

家里并没有催促林晓玲结婚,先订婚也行,在此之前,可以和上海滩的青年才俊们见见面,互相认识一番。

这和当初林子轩和冯程程第一次见面一样,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林晓玲倒也去见了几次,只是经过国外的熏陶后,她的眼光变高了,上海滩的这些少爷们很难让她满意,全部给否决掉了。

按照冯程程的话说,这位小姑子比她当年要挑剔十倍。

想到此处,林子轩不由得摇了摇头,无论在任何时代,婚姻都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九章 名人的花边新闻

1926年8月26日,鲁讯和许广评离开北平,乘火车沿京浦线南下。

8月29日清晨,列车抵达上海

鲁讯住在旅社里,许广评则于当晚住到了她的叔父家中,两人并未在公开场合一起露面。

鲁讯这次南下有着诸多原因。

其一是北平的政治环境恶劣,而且生活上颇为艰难。

没错,就算是鲁讯也会有生计问题。

鲁讯原本是教育部职员,月薪300块银元,还在大学兼职授课,写文章出版小说赚钱,应该说并不缺钱,进馆子毫无压力。

但因为北洋政府教育部欠薪严重,让公务员也承受不起。

鲁讯在杂文《记发薪》中记述了领薪水的经历,从中看出北洋政府打白条是正常现象。

按照文中所写,1926年1月到7月,他只领了四次薪水,共计190块大洋,而教育部历年所欠他的薪水高达9240块大洋。

相当于欠了他两到三年的薪水。

为了向教育部讨薪,鲁讯在讨薪的过程中还被警察打掉了一颗门牙。

想想这个时代的公务员真是伤不起,鲁讯还有兼职,其他公务员只能苦熬了。

就算是这样,鲁讯还差一点失去这份公务员的差事。

由于他支持女师大风潮,在1925年8月被教育部免职,为了保住公务员的职位,鲁讯一怒之下把教育部告上法庭。

案件以鲁讯的胜诉而告终,这是一起“民告官”的案例。但不具有代表性。

如果不是因为鲁讯的名气大,有足够的影响力。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胜诉极为困难。

教育部不光是欠公务员的薪水。还欠教师的薪水,所以北平的大学普遍存在欠薪现象。

也就是说,鲁讯只有依靠写文章拿稿费维持生计了。

这时候,他收到厦门大学寄来的薪水和车旅费共500大洋,开出的月薪是400大洋。

这种高薪是北平的学者无法抵抗的诱惑。

高薪聘请只是他南下的原因之一,还有个原因是许广评在女师大毕业了。

作为广东人,她准备返回老家,经一位熟人推荐,到位于广州的广东女子师范学校任教。

这一年多来。两人的关系愈发的亲密,在北平熟识的人太多,容易暴露。

鲁讯毕竟是社会名流,家中还有明媒正娶的妻子,若是被曝出和女学生同居的话影响不好,社会舆论一定不会放过他们。

他们一起南下,也有换个环境的意思。

8月30日晚间,郑震铎在清闲别墅宴请鲁讯,这次宴会大多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

包括沈燕冰、叶盛陶和朱自青等人。自然少不掉在上海工作的周建仁。

出于好意,郑震铎邀请了林子轩,他的本意是想化解林子轩和周建仁之间的恩怨。

去年因为商务印书馆《妇女杂志》出专辑新性道德号,引起社会大批判。林子轩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最终导致《妇女杂志》的主编章西琛离职,周建仁也遭受牵连。

正是从那时候起,林子轩和周氏兄弟的关系转冷。也就和周作仁还有些联系。

在此时的上海文化界,林子轩和周建仁的地位悬殊。完全可以不必理会,只是看在鲁讯的面子上。他还是接受了邀请。

说起来,他和在座的不少人都有矛盾。

在泰戈尔的事情上,他和沈燕冰闹过不愉快,在儿童文学上,他批评过叶盛陶的儿童故事,在新文学的发展方向上,他和文学研究会发生过争论。

这就是中国文坛,只是观点不同,谈不上个人恩怨。

林子轩大部分时间都是对事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