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 (第1/4页)

日军举国陆军精锐都在这里,弹药方面不用想,也不虚苏联,毕竟苏联只是部分力量在远东,跟日本举国精锐没法比。

而且日军在进攻中国的时候消耗的弹药并不多,比如南京,原本日军在南京要消耗至少三十万发炮弹,可被林风一顿胖揍,运过来的弹药不足一成,这弹药自然就放到东北,准备跟苏联一决高下。

就此,双方进入了物资消耗阶段,就看谁储备的物资和后勤给力,苏联国力强大,可远东远离苏联发达地区,日本国力比不过苏联,可战场近,补给比苏联要容易许多,各有优势。

这才是中国最想看到的局面,拼吧,等你们拼的差不多了就到咱们摘桃子的时候,何应钦摩拳擦掌,每天巡视边境军队,组织军队演练,对外宣称是为了应对日苏百余万大军的威胁,对内将日军和苏军当成假想敌,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尤其是向军事委员会申请了大量的棉衣、棉被、军大衣、燃料,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不早做准备,到时候吃亏的就是自己。

这申请的物资,军事委员会马上就将其交给了行政院,这事归你们管,赶紧的给咱凑齐,战士们等着穿上暖和了去揍鬼子和毛子。

这种订单立刻就肥了一批刚刚建成的被服厂,军方的订单虽然利润不算太高,可架不住量大啊,何况还没有税收,这利润怎么说也要比以前高了不少。

被服厂得要材料啊,立刻下订单到纺织厂,纺织厂收购棉花,层层往下,总归都是有利润的。

而这些棉衣、棉被属于占空间却不占运载重量的物资,又是在国内运输,军方将其交给民间的运输公司,只要在规定时间内从南方运到北方,这笔运输费就能妥妥的赚到手。

一个订单,养活多少人,从棉农到棉花商人、纺织厂、被服厂、染印厂、运输公司,所有参与的人都能在这个订单上面赚到属于自己的一份收益。(未完待续。)

444、植田谦吉的苦恼

时间推移,国内的建设依然是热火朝天,天气转冷也阻挡不了建设大潮,而北方,日苏双方打得不可开交,前线一百二十万军队的战役,什么计谋都没用了,一切凭实力说话。

最悲剧的应该是蒙古和满洲,仆从军不是那么好当的,说得好听叫军队,说得不好听就是炮灰,被双方的‘主子’一个师一个师扔到前线去消耗。

每天双方消耗的弹药以万吨计算,算上吃喝还有消耗的油料,储备的物资眼看着一层一层往外拉,后勤运输完全跟不上消耗的速度。

天气转冷对运输也开始造成威胁,北方的天空已经开始飘起鹅毛般的雪花,日军的空军优势也瞬间被天气给打没了,冒着大雪起飞战机就是找死的行为。

苏联军队对于这一状况倒是早有准备,毕竟是毛熊,冰天雪地对苏联军队的影响比对日本军队的影响要小很多。

随着朱可夫借助天时之利,苏军居然开始朝前期打得不错的日军发起反攻,数十万苏军口中喊着“乌拉!乌拉!”朝日军冲锋。

日军对此情况分外开心,你要是拿坦克装甲车来打,咱们还虚你三分,人力冲锋who怕who啊,摆好阵型,日军高喊“板载!板载!”发起反冲锋。

苏联人身材高大,大开大合,日本人身材矮小,灵活机动,双方又是各占优势,比了个不分上下。

朱可夫一看可不行,咱人少啊,这么消耗下去绝对只有失败一途,必须攻其要穴。点起人马,一个拥有近千辆装甲车、坦克的装甲集团军在朱可夫的亲自指挥下,饶过正面战场,从侧翼对日军发起进攻。

植田谦吉坐镇中军,一听有近千辆装甲战车从侧翼杀来,吃了一惊,连忙派出两个预备师团前去先行抵挡,等待援兵。

这两个预备师团可不是什么精锐,而是两个三流守备师团,战斗力低得令人发指,当然再低也比满洲仆从军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战壕已经来不及挖了,勉强设立了一些临时工事,两个预备师团见到苏军的装甲部队杀到,心里虚得不行,掷弹筒、迫击炮、山炮以及反坦克炮朝坦克和装甲车扔了一通。

这一扔才发现,气势汹汹的苏军原来不过是个纸老虎,苏联的主力坦克是t26这款轻型坦克,不过十吨重而已,比日本的豆丁坦克虽然强,可也强不到哪去,装甲厚度15mm的货色怎么当得住炮弹。

这一下苏联人仰马翻,日军预备师团笑开了花,疯狂的朝苏军头上扔弹药,弹药换坦克,这生意硬是做得。双方交战几个小时,日军死了不少人,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