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秦桧的那封信,字迹写上去三个时辰以后才会显现。我在家乡给女孩子写情书,怕她父母看到,就跟高人学了这么一招,没想到在这里用到了。”

赵昚恍然大悟:“竟然有这样的奇事,兄长一定要教教我。”

虞丰年说:“这个简单,有时间就教你其中的窍门。”

……

第二天,赵昚向赵构举荐秃熊担任大内侍卫总管。赵构问这是谁的主意?赵昚说:“是虞丰年看出父皇身边人与父皇不是一条心。”赵构嘴上不说,心中愈发欣赏虞丰年,甚至想:“若要对抗秦桧,可着落在此人身上”,也决意要正式立赵昚为太子。

三日后,皇宫传出消息,何聪突发心疼病,死于非命。原有大内侍卫,大批更换,秃熊带着二十多名师弟进入大内,担任赵官家的贴身侍卫。

……

且说秦桧。那天晚上,秦桧带着那封变换了内容的信件回到家中大为恼火,想破脑袋也想不通其中缘由。幸好赵构为自己找台阶,要不然真的要命令何聪杀了赵构拼个鱼死网破了!

第二日,找来许多亲信研究那封信,无人看出机巧,秦桧恨极,扯得粉碎。

没几日,何聪“病死”、赵昚举荐大内侍卫的消息传来,秦桧心中“咯噔”了一下,暗道不好,想来赵构已起了戒心。

原来,秦桧多年经营,全南宋境内三分之二的地方大员都是秦桧的亲信,早已结成朋党,真正大权掌握在秦桧手里。秦桧要取代赵构,也只是时间早晚、契机是否成熟的问题。

秦桧眼看着赵昚日渐成熟,妄图先废掉赵昚,再像曹操控制汉献帝一样控制赵构,最终逼他禅位,没想到赵昚没除,却偷鸡不成蚀把米,谋反时机不成熟,又彻底暴露在赵构的眼皮底下。

思来想去,两手准备。秦桧当下派人分别去往荆湖、川陕、岭南等地下书,联络各地的亲信,告诉他们,收上来的钱粮赋税暂缓运往临安,时机成熟,先断了临安的经济命脉。

与此同时,讨好、麻痹赵构。秦桧叫来夫人王氏,让她多进宫,时不时的向韦太后请安,送点小礼物,讨好韦太后。

韦太后装糊涂,逢场作戏。这一日,正好赵昚也在,赵昚看出来了——秦桧要示弱,讨好太后和父皇,“你不是要讨好吗?好,我就让你出出血,说不定还要再抓你一个贪赃卖法的把柄。”

当下就给韦太后出个主意:“皇祖母,不是还有六千两黄金的账没有凑起来吗?您不也一直想让秦桧出这个钱吗?不如这样……”他附耳在韦太后耳边说了一番,韦太后频频点头。

这一日,韦太后不亲假亲,拉住王氏唉声叹气。王氏不明所以,问道:“太后何事叹息,可说与妾身,让妾身为您分忧。”

韦氏说:“当初我从黄龙府逃出来的时候,欠下六千两黄金的赎身钱,至今筹措不力,你也知道,皇儿一生节俭,皇宫里也能省便省,把钱省下来都入了国库,以备不时之需,我也不想让皇儿为此忧心,唉……”

说到这儿望着王氏,王氏自然心知肚明,六千两黄金对秦桧小菜一碟,想要讨好,可毕竟是六千两黄金,也不是个小数目,一时不敢应承。

韦太后一看她不表态,不高兴地说:“我有些累了,想歇着,你去吧。”

王氏一看王太后生气,慌忙说道:“太后不必为钱的事忧心,待我回去与我家老爷商量商量,为太后分忧。”

韦太后意图要下允下承诺,说道:“难道秦太师能为我这个老太太分忧,那太好了。秦夫人放心,只要能玉成此事,我定在皇儿面前多多美言,还是相爷不愧为我大宋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王氏心中窃喜,回家给秦桧一说。秦桧把王氏一顿臭骂:“你以为这么着就能讨好韦太后和官家?屁!你今天出六千两黄金,明天皇上就怀疑你贪污受贿不干净。出钱出力不讨好!”

怎么办?不出这个钱,更招太后的恨。肯定要出,可是怎么出?出多少?

秦桧思来想去,想到他那些党羽。“六千两黄金,我一个人承担,那就要出六千两;要是有十个人承担,每个人只需要六百两。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员,我打着韦太后募捐的旗号,笼络个百八十个前来进贡,他们只需要美人出个五六十两黄金也就够了,说不定我还有得赚。”

想到这里,一天散朝之后,给众人一说,大家谁敢得罪秦桧,只得回家拿钱,交到秦桧府上,五天不到,凑齐了六千两黄金,悄悄送给韦太后,说是文武百官筹措捐献的。

韦太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