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部分 (第1/4页)

气傲,你若是去了,反倒是会让张郃觉得我派你去指手画脚。如此反而不好。再说别说你了,就是我自己,也不一定能指挥的动那张郃!”

“太尉,那我们该怎么办?”

司马懿低头想了想,而后开口说道:“陛下的旨意,我等无法拒绝。我现在就上书陛下,推荐合适人选去武关镇守。”

“合适人选?太尉心中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邓艾急忙问道。

“荥阳都尉孙礼,乃是当年太祖亲点之将,颇有才干,我准备上书陛下,举荐孙礼为张郃的副将,助张郃一臂之力。这孙礼当年也是河北将领,与张郃有些交情,孙礼去的话,张郃不会为难他。希望孙礼能够查缺补漏,帮助张郃守住武关。”

司马懿话音刚落,就听到急匆匆的脚步声从外面传来。

“报……”小校拉着长音。冲了进来,来到司马懿面前,跪下说道:“太尉大人,江夏急报!”

“文聘那边?看来是陆逊攻过来了!”司马懿轻叹一声,而后接着说道:“我估摸着,孙权那边也该有动静了,只是没想到这孙权如此沉不住气,传令,升帐吧!”

……

比起阿斗,孙权的确要急的多,当使者一回到江东以后。孙权马上下令,进攻曹魏。

东线,孙权想攻徐州,首先要出洪泽湖攻淮安,之后才是淮阴与彭城。而西线,陆逊要么攻江夏,要么攻襄阳。这两路路途都不远,但是却还是比长安方面远的多。

由长安攻潼关,一日便到,攻武关,也只是一日多的路程。可以说阿斗前脚出兵,潼关和武关救得最好战斗准备。距离的原因,也使得孙权必然会率先发起进攻。

东面,在水军的掩护下,孙权出了洪泽湖。而曹真也知道,拼水军魏军远不如吴军,但是放到陆地上来,江东步兵难挡虎豹骑的进攻,所以曹真干脆放孙权出了洪泽湖,准备在陆地上与孙权战斗。

而孙权则依湖安营,将水军和陆军大营连成一片,进可攻退可守。而孙权也知道,在正面战场上,除非是数倍于魏军,否则很难占到便宜,于是孙权派小股水军出去,骚扰淮水沿岸的魏军,准备以疲兵战术,让魏军骑兵疲于奔命。

西面的荆州,陆逊大军出征,攻克了夏口,紧接着利用水师封锁住了长江沿岸,然后大军开拔,直扑襄阳。司马懿急忙亲自率兵来到襄樊一线,与陆逊对峙。而由于长江完全被水师封锁,江夏这根钉子反而不能起到牵制的作用,再加上西面长安频频传来不利的消息。司马懿战略性的选择放弃了江夏,只留下残兵五百镇守,而大将文聘则被掉回了荆襄一线。

江夏只有五百残兵,绝对是一遇到进攻就投降的货,但是陆逊也没有分兵去夺取江夏,而是继续在襄樊一线给司马懿施加压力,毕竟如今江夏已经不是战略重点,同时陆逊等待蜀军出兵。一旦蜀军出兵攻打武关,南阳将会两面受敌,那时候才是陆逊开战的最佳时机。

而经过数个月的集结于整顿,长安的阿斗终于开始行动了。

蜀军兵分两路,一路以魏延为主帅,关平为先锋,领兵三万进攻潼关,而另一路则是由阿斗亲自领兵,赵云为先锋,领兵六万,进攻武关。

潼关关墙要比武关高大坚固,而守军也比武关多,按理说应该多派些兵马的。但是潼关建造的地方十分的险要,依山傍水,易守难攻,在潼关面前只有那么大点地方,所以来的人再多,也无法在潼关前面完全的展开阵型,人来多了反倒是没用,倒不如派些精锐兵马,配合攻城利器,效果更大一些。

同样因为在武关方向,阿斗御驾亲征,所以要多带些人马,也是有着保护皇帝的意思。

随着几十年大战的消耗,如今中原的战事已经不可能像之前那样动辄四五十万人甚至是百万人大作战了。自从黄巾之乱以后,百姓流离使得人口一直没有多少增长,而三国时期的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很多伤兵因为来不及医治或者医疗不当,留下了残疾,无法再上战场。这也使得士兵急剧减少。

同样因为四十年的战乱,使得生产力被消耗殆尽。之前几十年还可以凭着老底子来打仗,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老底子越来越少,三个国家都体会到了后勤辎重的压力。这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拼的还是消耗,如今三国都慢慢的有些耗不起了,所以三国都有意识的开始走精兵路线,将大量的战斗力低下的士兵遣返家乡或者为屯田兵,这也使得士兵的数量急剧减少,如今十万人规模的战役,就是大场面了,更何况这又是一场牵扯到三方的大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