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钡角迥┎疟缓T怂�〈��诶�飞虾统こ瞧朊�5�蛩屐镜勖挥泻煤美�镁┖即笤撕樱��盟�陆�嫌瓮妫�率姑癫涣纳��炊�贫�怂宄�拿鹜觥�

李密牛角系书绳

牛角挂书:

李密字法主,是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在年少时候,李密曾经担任宫廷侍卫,后被免职。李密被免职后决心发奋读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从此,李密每天都抓紧时间看书,片刻也舍不得放下书本。一次李密骑着牛去看他的朋友。李密带了一套书在路上看,他怕把书放到牛背上掉下来,便将书本用绳子系上,挂在牛角上。李密一边走一边看书,碰巧被当时的宰相杨素看到。杨素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称赞李密说:“李密的学识和才能比你们几兄弟强得多。将来你们有什么紧要的事,可以找他商量。”李密凭着这股孜孜不倦的精神钻研书本,学到了很多本领。隋朝末年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李密投靠了瓦岗山上的起义军。后来李密靠自己的智谋成为了各地起义军的盟主。这些都与他当年刻苦的读书是分不开的。

太原城出李渊军

李渊建唐:

李渊字叔德,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本来是隋朝的太原留守。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遍布全国。李渊深感自己无力*,更因隋炀帝疑心很重,便和次子李世民一同在太原起兵反隋。李渊一面招募军队,一面派使者向突厥请求援助。他趁着瓦岗山的首领李密率军与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激战之际,进军汉中,攻占了长安。李渊攻占了长安之后,先拥立隋炀帝炀帝的孙子杨侑成为天子,称为恭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然后以杨侑名义将自己加封为唐王。公元617年,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定都长安。不久唐朝统一了全国。李渊在位时期,依据隋文帝的旧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修定律令格式,颁布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李渊为唐朝的职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础。

玄武门变起秦王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李世民是李渊的次子,最初被封为秦王。李世民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颇有功绩,因而受到了太子李建成的嫉妒。李建成联合三弟齐王李元吉准备发动兵变杀害李世民。公元626年,李世民向李渊告发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阴谋,李渊决定次日询问二人。李建成获悉此事后,决定先入皇宫逼李渊表态。李建成和李元吉走到玄武门时,被李世民带兵伏击。李元吉向李世民连射三箭,无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尉迟恭也射杀了李元吉。东宫和齐王府的兵马得到消息在玄武门外和秦王的部队展开激战,尉迟敬德将二人的头割下示众,东宫和齐王府的兵马才被迫散去。之后,李世民将事情经过上奏给李渊。三天后,李渊下令立李世民为太子,处理一切国家大事,不久又传位给他。由于这场事变主要发生在皇宫的玄武门,史称“玄武门之变”。

魏征直言谏君主

谏臣魏征:

魏征字玄成,是唐朝初年的名臣。魏征自幼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却酷爱读书。魏征曾在太子李建成的手下担任官员。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因早就器重魏征的才识和胆略,任命他担任了要职。魏征之后便竭力辅佐李世民。魏征生性正直,发现李世民的过失便当面指出,更敢于和李世民和顶撞。魏征曾上奏《十渐不克终疏》督促李世民。魏征死后,李世民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语出《旧唐书》,意为:拿铜做镜子,可以使衣冠整齐;以古史为镜子,可以知道兴亡交替的原因,那人做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过失。我常保存着这三面镜子已防止自己犯错误,今天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李靖阴山立奇功

夜袭阴山:

李靖字药师,是唐朝初年的名将。唐朝初年,*厥经常侵扰唐朝边境。公元630年,*厥额利可汗的堂兄弟突利投降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趁机派遣李靖、徐世绩等四员大将率领十万军队攻打*厥。经过一番大战,唐军击溃了突厥军队,额利可汗跑到了阴山以北躲避。额利可汗假意派遣使者前往长安求和,借以拖延时间。李靖将计就计,带领一万骑兵连夜奔往阴山。当突厥军队的前哨发现唐军骑兵的时候,唐军离额利可汗的营帐只有七里的距离。额利可汗闻讯匆忙逃走,躲到了荒山上。后来额利可汗的部下背叛了他,将他交给唐军,*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