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除了铅以外,铜和锡在我国的分布状况也颇有意思。北方地区至今都没有发现锡矿。中原铜矿矿点虽多,且大都靠近夏商时期的都城遗址,但储量很少,不能大规模开采。然而到了长江流域,不仅铜矿的储量极为丰富,还陆续在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发现了古代铜矿开采和冶炼的遗址,以及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堆积成山的大量矿渣。

其实早在商汤时期,极具战略眼光的成汤就开始了对长江中游、江汉一带的渗透——“(汉南)四十国归之”(《吕氏春秋》)。甚至,更早的尧、舜、禹时期对三苗的不断打击,恐怕也和三苗人聚居区拥有的铜锡矿等资源有着莫大的关系!

“这一带发现的商代遗址,除盘龙城外,见于报道的有湖北省的黄陂袁李湾、江陵张家山、汉阳纱帽山……湖南华容、石门、桃园、宁乡、长沙以至常宁等地,也多次发现过商代青铜器。在这一区域里,应该有商朝的的封国”

——(江鸿《盘龙城与商朝的南土》)

由此可见,殷商时期的青铜生产,实际上已经完成了面向整个中华大地的资源整合。在著名的“丝绸之路”之前,我国南方应该还有过一条以长江水系为东西干线,经汉水、淮水贯穿南北的“青铜之路”!西南地区的这些“高放射成因铅”,被裹挟在无数铜锡矿原料中,和来自长江中下游的铜锡矿原料一起,在这条漫长的通道上流转,成为商王朝的国防命脉和文化基础。而这条“青铜之路”的咽喉地带,竟然就是巴国控制的三峡地区。

1954年的那场暴雨为我们展开一幅画卷:南方的无数商文化痕迹,宛如众星捧月,将灿烂的青铜之光汇集到盘龙城——这座长江流域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三千年前的商代古城,很可能就是当时商王朝设在南方的青铜原材料的加工厂、中转站和贸易集散地。

然而,令商王武丁头疼的是,由商王朝派出的工匠们精心建设的盘龙城,在当时来说毕竟还不属于商王朝的辖区范围。几百年来,对于这座远在南方蛮夷之地的化外之城,以及淮南、江南的各个方国,商王鞭长莫及,那些珍贵的金属原料,也只能以通商和交换的形式运到北方。

商王朝的交易筹码,除了那些漂亮的青铜成品器物以外,最具交换价值的,就是盐!

山西运城切割整齐的盐块,在当时极度缺盐的南方,几乎成为一种坚挺的货币单位。为了获得稳定的食盐供给,南方诸国对商王朝一直俯首听命,向北方进贡粮食和土特产品也慷慨大方,加工和转运青铜原料更是十分卖力。现在,一直被商王以断盐相要挟而牢牢控制的盘龙城,突然出现摆脱商王朝的苗头和倾向,唯一的解释就是,以盘龙城为代表的南方势力,找到了新的食盐供应渠道,不再依赖北方的盐源!

背靠盐湖做了多年无本生意的商王朝,一下子恐慌起来:盘龙城找别人弄点盐吃倒也无妨,要紧的是,从南方各地源源不断运来的青铜矿料将从此断绝。已经深入到中原文明的各个领域、成为商王朝实力最重要基础的青铜产业,面临严重威胁。甚至,占有资源优势的南方,在逐步摆脱商王朝控制后,将很快迎来一段飞速发展的时期!

殷商建立的情报体系,此刻开始发挥作用:盘龙城的异常反应,似乎跟它与三峡一带的频繁接触有关。站在最古老的山川地图前,武丁将一双锐利的眼睛,瞄准了西南方向的巴国,以及巴国东南、踞三峡门户的虎方。这些传说之中的“琶裰��保�⒉�逞危��倍笫刈懦そ��赖难屎恚�俏髂贤��笸ㄍ�性�厍�谋鼐��贰�

巴国和虎方,已成商王朝的心腹之患。

怀璧其罪

资源,永远是国家发展最基本的要素。资源的受制与反制,是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

最近的例子就很典型:西亚一带无比丰富的石油资源,竟然成为海湾各国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系列灾难的源头。这在无形中深谙了中国古代的一句名言: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春秋左传•桓公十年》)

——平民百姓本来没有过错,却因身藏璧玉而获罪。

此时的巴方,虽然疆域仍不固定,但其势力范围,已经扩大到长江中游的大片地区。这个体制很不完备的军事酋长国,牢牢控制着这里极其丰富的盐泉资源。

其实,连他们自己都难以想象,他们脚踏的这片群山之下,盐矿藏量是何等的惊人!

“……处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万县盐盆,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盐矿资源,最引人注目。万县盐盆,横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