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械囊欢胃腥斯适拢荒歉瞿甏�褂幸徊砍ぱ莶凰サ恼秸�缬啊逗烊铡罚�档囊彩敲狭坚恼揭郏�两袢萌思且溆绦隆!〗鹎锸�拢�銮筛傲僖使�伞U饫锛仁侵罡鹆恋募蚁纾�质峭豸酥�墓世铮�涑醮稳ィ�腋行巳さ幕故敲狭坚摹!》⑸��1947年5月13日至16日的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在此歼灭号称国军五大王牌主力之首的整编第七十四师,作为解放战争中一次重要的战役,其意义和影响不必多言。今年适逢孟良崮战役60周年,在我们到临沂前不久,新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刚刚落成。孟良崮处临沂市蒙阴县东南,我们驱车第一站,就直奔孟良崮地区主峰大崮顶,当时这里被称作六○○高地,孟良崮战役纪念碑赫然耸立着。陪同人员指着主峰东边山顶的一块平地说,那里才叫孟良崮。原来,建纪念碑的地方是当时七十四师师部所在地,碑上刻有解放军华东野战军陈毅司令员和粟裕副司令员的题字。 因为开发红色旅游,主峰沿途都留下明显开发过的痕迹,连路边的垃圾桶也都做成手雷状。山上绿色葱葱,林木繁盛。导游说,当年这里寸草不存,连石头都翻了好几个个,现在这些树都是后来栽种的。 25孟良崮六○○高地石刻 2007年10月21日柳晓莉摄没想到的是,60多年过去了,与战役有关细节的争议,居然一直没有间断过,颇耐人寻味。 首先是战役双方伤亡的人数,就有多个版本。关于国民党军的伤亡总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的解说词为:“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共三万二千人全部被歼,无一漏网。”目前比较公认的则是万人,其中方 整七十四师伤亡万人。譬如,《孟良崮战役》一书的介绍就是:“歼敌番号:七十四师师部、第五十一、第五十七、第五十八旅全部(这三个旅是整编七十四师编制),整编八十三师十九旅五十七团。歼敌兵力:毙伤一万三千人,俘虏一万九千六百七十六人,合计三万二千六百七十六人。”无论七十四师是否全部被歼,但成建制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基本被消耗掉,应该是既成事实。国共双方大体没什么疑义。 至于解放军的伤亡人数,说法比较多。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的解说词只说:“在与敌人的血战中,我华野部队共有2800人壮烈牺牲。”《孟良崮战役》一书的介绍则是:“我军:阵亡二千零四十三人,负伤九千三百人,其他减员八百四十六人,合计一万二千一百八十九人。”此外,还存在其他很多说法,譬如有说国共双方对比是一比三,也有说三比一,还有更高比例的。 高报对方、低报己方的伤亡人数,这在战争中是常见的,特别是在战争进行之中以及刚刚结束阶段,有时候还是一种战术上的需要。要弄得大体准确,特别是在战争结束的初始阶段,应该不难。60年过去了,还不能作一权威的结论,可能就不单纯是军事上的问题了。 有关孟良崮战役,还有一个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的细节:张灵甫到底是被击毙还是自杀? 在靠近山顶的一处石壁上,赫然刻有一行大字“击毙张灵甫之地”,下面一行小字为“张灵甫系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中将师长,于一九四七年五月十六日在孟良崮战役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毙”。所谓“击毙”,当然就排除了自杀的可能。我问当地宣传部的人,这处刻字是何时所为,答“上世纪80年代”。这大约代表当时的看法。 可是,在战役刚刚结束不久,蒋介石、白崇禧在追悼仪式上都称张灵甫是“自杀成仁”;而根据华东野战军政治部编印、1947年8月1日发行的《蒋军七十四师的调查研究》一书(黄埔研究专家单补生收藏),其中提到:26 “……我野战大军加以重重包围,于5月16日,全歼该顽敌于孟良崮。除张灵甫、蔡仁杰、卢醒等自杀及战斗中击毙7000余名外,其余官兵万五千人悉数被俘。”此书是战后华野专门作出的研究报告,目的是总结战役得失,汲取经验教训,同时也是孟良崮战役的战后总结,此时离孟良崮战役结束仅有两个半月。 后来,就有了击毙之说。据说《红日》的编剧采访粟裕时,粟裕说是被“击毙”。有关数据显示,具体是怎样击毙、谁击毙的,也有好几个版本,譬如具体开枪的就有说是解放军特务团副团长、特务连连长,更有说是一排长击毙的,细节说得惟妙惟肖。当然,假如张灵甫是被击毙的,这对打红了眼的一方,当然更解气,也更能体现出英勇和神勇。 而不同意击毙之说的一方则认为,张灵甫“自杀成仁”,除了有整编七十四师几位军官的证词外,稍作分析也有不少合乎情理的成分。譬如国民党军队一向提倡“不成功便成仁”,以张如此刚烈之性情,并不意外;而张灵甫在最后关头写给妻子的绝命书,又是一个很好的旁证: “十余万之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