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第二食堂,在自动机贩卖机买了两杯热咖啡,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我连忙准备掏钱,可手指却僵硬的无法顺利地夹出硬币,久美子老师笑了笑把我推向位子,示意我只需要坐好。

我是来向久美子老师求助的。虽然公司在我的主导下拟好了一个眼下最佳的补救方案,但如果联系不上松冈先生,不和日方达成协议,则丝毫不管用。而眼下关键的任务就是要用最短的时间让日方知道方案的内容,哪怕一分钟的延误都有可能影响最后的结果。一旦松冈先生先与那家日本客户达成了共识或者决定,就更来不及了。

时间就是一切。百般思量之下,我决定把方案内容言简意赅的译成日语,直接通过邮件给松冈先生发过去,电子信箱不必说,手机也给他发一份。我不得不佩服日本的科技发展水平,可以从中国发电子邮件直达他的个人手机,比电脑又先进一步,效率更高。这翻译的重任自然得拜托久美子老师施以援手了。

我中日文掺拌着把事情的原委向久美子老师解释了一遍,对紧急性和重要性加以强调。她听完我的讲述,虽然很理解我的境遇,但面露难色。她也中日文掺拌着告诉我害怕自己的汉语水平不够,加之又涉及一些专业术语,担心自己的翻译出现问题,进而引发严重的后果。我反复向她说明,这里边并没有太多的专业问题,就算是有,我也早把平时使用的工业字典和资料带来了,何况我也能帮着参谋参谋,虽然我不是一线的生产者,但最起码的知识词汇我还是懂的;关键是只要把我方的核心思想简洁准确地传达给对方即可。久美子老师最终答应了我,表示可以一试。

她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了电子字典,拿出笔和本来,我连忙把包里的笔记本电脑拿出来,开启电源,让她直接在上面用日语输入。我在一旁关切地看着,有时还要对某一处内容的意思与她进行确认,以印证对于某句话或者某个措辞她的理解是否正确。她在翻译过程中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一个意思模糊的地方,有时还打电话向别的日本留学生确认,直至满意为止。其实她的汉语水平还算不错,尤其是阅读和写作方面。由于日语中也要使用汉字,虽然也有假名,但毕竟对于汉字不陌生,所以在意思的理解和写作上比使用字母的欧美留学生有天生的优势。但这恰恰又是一个劣势,导致了大多数日本留学生的口语比不上欧美的留学生,因为熟悉产生了障碍。

三十分钟后,经过反复确认,久美子老师终于满意的停下来,不再修改,告诉我可以按此译文给日方发过去。她的额头渗出一层浅浅的汗水。我千恩万谢,她反倒有些不好意思。我收拾起东西,也来不及多说与她多说什么就往公司返。

事情的结果却是出奇的完美。赶回公司后,我连忙把译文发到松冈先生的邮箱和手机上,随即又返回车间进一步地完善细节。不到十分钟,松冈先生就打来电话。电话那头的他显得格外激动,他表示如果我方真的可以按照发过去的内容实行的话,日方可以同意方案。他这几句日语我是听明白了,但事关重大,我说你再正式发一份回复来,我们双方再做确认,只要确认无误,我方马上就按此进行。松冈先生连连称是,于是挂了电话去履行程序。

发到松冈先生手机上的译文被他及时看到,马上联系了本公司,得到许可后与那家新客户按此条件商谈,最终得到了对方的承认,总算是有惊无险的把此次突发事件平息,保住了信誉。在邮件里,松冈先生连连向我表示感谢,并夸奖和惊奇我能写出如此简洁又地道的日文,切中要点,让他很好地理解了意思,以致事情顺利地结束。解决完这一切,已是晚上八点半。窗外远处的立交桥上,仍是车流汹涌,红红的尾灯排成长龙,来回穿梭。我掏出手机,输入“一切顺利,十分感谢。”这八个字,按照刚才向久美子老师索要的手机号码发送过去。

由于我反应及时,处置得当,公司和日方都避免了不小的损失。生产车间按照重订的计划按部就班地生产,也没有冲击到其他的生产任务。生产车间的负责人夸我脑子灵,为他们设身处地寻找到一条最佳的解决办法;我的部长也在每周的例会上在其他部门长面前,特别是在老总面前报告此事,夸奖我,也就是说自己领导有方;而老总自然满意公司带没有遭受损失,并且还在新客户面前证实了一把自己企业的应变力和生产力,那也是相当满意。各方面都是心情不错,好评如潮,歌功颂德的大有人在。对于我最实际的则是由老总特批的一千块钱的特别奖金,十张崭新的红票子泛着特殊的“香味”,让我的一双小眼眯成了一道缝,

高兴!高兴归高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