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唉呀,瞧瞧人家,隔辈就是亲!你小子也赶快点儿吧,也生个大孙子给咱抱抱亲亲,让他们也瞧瞧!”喝得有些晃荡的父亲刚一踏进家门就十二分感慨,也许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了。我当然理解他话里的意思,也能接受,只是对“人家”这个词有些与生俱来的反感和不认同。

“该人家什么事儿,好像是给别人活着似的……”

“废话。你脱离社会能活啊,再说不也是你最大的事情嘛!”父亲的眼睛马上瞪了起来,我决定不和他再做这些无谓的理论和计较。

“反正你也该抓紧了,别好像什么也无所谓似的,竟让大人操心。”在这个问题上母亲绝对站在父亲一边,眼看着形势呈一边倒的状态,我只能选择沉默来做最后的无声抵抗。

我怎么也提不起勇气去牵久美子的手,看着身边卿卿我我的一对对情侣,我倒产生了罪恶感,感觉对不起这些热恋中的男女,如同亵渎了他人神圣纯洁的爱情一般。

常记得初中时,有两个初三的男女学生在学校里公然搞对象,看得我们这些刚有些青春冲动准备发芽的傻小子们周身火热炙烫,上面下面都不舒服。可是美景不长,这两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反面典型就被开除了学籍撵出了学校,校园里得以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是许多青涩少年的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惆怅。

前几天,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在车站等车,两个腿肚子都转了筋,发酥发麻。一对初中生坐在离站台不远的花坛上,拥作一团,忘情地吻着有如入无人之境,那娴熟的技巧大胆的动作令人瞠目结舌,就算是把眼珠子挤出来都无济于事,唬得我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误入了某个现场,任我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自拔。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个世道变得太快。如果在往常,以我的火爆脾气早就上前一个大巴掌把他俩扇开,不拍出满腔鼻血不算完;可现在这一切只能在脑海中勾画勾画,更多的则是想真心向那个比我小近十岁而发育极其成熟的小男人请教:请后生大侠指点迷津,在哪儿才能修得如此的绝学武艺,羡煞大哥我了!

我和久美子好像理所应当又如机缘巧合也似冥冥轮回走到了一起,彼此没有太多的话语,太多的表白,太多的倾诉。现在她就在我的旁边,和我看着同一部电影,喝着同一种饮料,吃着同一个袋子里的爆米花,笑着同样的故事,愁着同样的悲伤。一切就是这么自然,简单,无从追溯。

在上海的期间,她前前后后总共给我发来了十四封邮件,十四张照片。我追寻着那些题材各异角度不同的照片试图去感受此刻她的感受,体味那时她的心情。她的工作受到了同事和酒店管理层的一致认可和好评,都十分不舍得她回来,希望能和她继续共事下去。久美子也为自己的辛勤付出感到自豪和满足,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

薄皮大馅的饺子,爽口脆滑的老虎菜,浓浓的饺子汤,我和久美子的这一餐只花了四十块钱且吃得很舒服,很实惠。

久美子说服我打消了去必胜客吃比萨饼的最初想法,临时改到电影院附近的一个家常菜馆吃了一顿东北风味的饺子。久美子说在上海吃不到这么正宗的东北饺子,比起比萨饼来说对她更有吸引力。比萨饼在此前我吃过一次,没有太多的深刻印象,既没觉得特殊的好吃,也没觉得过分的糟糕。价钱倒是不菲,一张普普通通的饼,可以在小酒馆里点上几个菜小酌一顿了。

我是和部门里的同事一起去的,几个女孩儿非要去必胜客,说是环境好,优雅温馨。环境自然比临街的小菜馆强一些,用世语新词来说就是小资情调。食客多是年轻男女,嚼着摊上些许番茄和肉片的比萨饼,喝上一口意大利浓汤,仿佛已经站在比萨斜塔上追思古罗马帝国的辉煌峥嵘。这些与我都没有太大关联,四十块钱就能吃好才是真的。我想久美子大概能猜出我的收入在何种层次上,她更不会让我去花那种冤枉钱。花前月下固然需要,但踏踏实实的日子则要一步一步过,这方面她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和眼前一亮。实话实说,久美子的身上确实有许多已丢失模糊许久的优良品质,这些品质深深吸引了我。

久美子仍住在大学的留学生宿舍里。大学里韩国留学生的数量最多,也不知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让这么多的韩国的青年男女来到中国,他们在追寻着什么呢。据久美子说,这些韩国留学生的日子过得十分惬意,比韩国低廉的物价让他们找到了贵族的感觉,日子陡然富足了许多,逍遥的都有些乐不思蜀了。一开始久美子和他们交往颇深,后来则渐渐疏远了。一个是年龄和阅历上的差距,更多的是价值观上的不同。也许我的出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