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了,马上我的弟弟妹妹们也都逐渐长大,升学就业就变成了每个家庭的核心事业,终极目标。

老辈人穷也就穷了,无论如何也要把孩子整明白,也算是一种补偿。毕业了的就希望父母帮忙找一个好工作,既轻松还要收入高,又不能累着。唉,这也难怪,谁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呢,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问题是那种既轻松又高收入还不累的工作哪儿那么好找,又不是天上的馅饼,就算天天往下砸也未必就会砸到你头上;更何况,就算是有那么合适的工作,送到你的面前你就会一定胜任吗?唉,没办法,达不到满意就不高兴,那句老话说的真对:谁也看不见自己头上的虱子。实在亲戚,这么大的事你不给办,或者不给办好,那即使是兄弟也会翻脸不认哥和嫂的。

直到现在,偶尔父母间发生争吵时,扯着扯着,母亲都会念叨起后悔当初没有细考虑,又埋怨自己过于单纯,怎么就偏偏找了父亲这么一个穷家,搅得她这辈子都不得安生。说到最后,结论都会落到我的身上,发誓决不让我重蹈她的覆辙,压过一遍的车印不能再压第二遍,无论如何也不能找一个家境差的女孩儿为妻,即使是天仙也坚决把她发回到玉皇大帝的身边,除非把财神爷的外甥女换来,否则天王老子的面子也不买。

话扯得远了,本来是买车的事儿,一发不可收拾地唠到了婚姻大事上,该回到主题上边了。

在买车这一问题上,父母经过我最终不懈的软磨硬泡,算是统一了买车的决心,可就是在买什么车上始终达不成意见,搁置到现在不得不买的局面。

我想买一个价位在六七万左右的运动型的两厢车,可是母亲坚决反对,认为买车不是买衣服,说不爱穿了就扔到衣柜的角落里,遇见大灾大难的还可以捐到街道;要买就必须买个像样的,必须是三厢的轿车,二十万以上是没啥必要也没有那实力,但十三四万还是可以考虑接受的,毕竟她和父亲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居然会为买什么车而犯难争执;注意,这里的车不是父亲曾经骑过的二八,也不是母亲曾经蹬过的二六,既不是凤凰,也不是飞鸽,而是实实在在的小汽车!这对于从那个时代走过的他们来说曾经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春秋大梦,绝没想到会有乘坐私家车的一天。而父亲则属于两边倒,认为我说的有理就站在我这一边,轮到母亲声高,又乖乖地转舵重回另一个阵营,他的意见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怎么这么着急,非得五一前买啊。”

撂下林跃的电话,我略微冷静地又考虑了一下这个事情的原委来由,认为确实要买,于是便来到客厅,和正在看电视剧的父母沟通商量。母亲一开始并没在意,人正陷入诡异的剧情出不来,以为我不过是闲来无事又在老生常谈,直到发觉我的态度和以往不同,这次是来真的后,这才把心思转到我的身上来。

“要用车呗。成天呛呛来呛呛去的多烦人哪,赶快定下来买了得了,人家大款买上百万的车都没像咱们这么难产……”

“就是没有钱才得精心挑选呢,要是大款谁愿意费事巴拉的,说话不动脑子。”

最近母亲不知在哪部电视剧上学到了这句新台词,动不动就说我说话不动脑子,有些伤我的自尊,明明知道人家的脑子不够用却非要点破,真是揭短不看对象。

“这样吧,我也不再坚持买什么两厢车了,就按你说的来,怎么样?”看来不做出一定的妥协和让步是达不成共识的。

“真的?反正这个车买回来也是你上班开,我离单位这么近,你爸又有班车,到时候你别开上后又是满腹牢骚的。”

“肯定不能!有车开,谁还会废话,你以为我真不动脑子啊,但是在价位上咱得商量商量……”

经过激烈的交锋和讨价还价,在我不懈的游说下,强硬的母亲终于决定放弃原有的要买十三四万车的念头,被我说服准备支持一把国货,买“中华”这个牌子。她有些担心,本来想买日本车的,一听我说要买中华,表现出对于质量的些许担忧。

“那个车外表看上去是挺豪华,挺大的感觉,可开起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钱是省了,可要是质量不过关,也就没意思了。”

一直在一旁坐山观虎斗的父亲也露出一丝浅浅的担忧,表示一定要慎重,还是以质量安全为重。

“没事儿!我都打听了一圈,还是行的;毕竟价钱在那儿,质量上稍微有一定的差距也是合理的,可以接受。你想想我们公司现在是啥情况,我也刚被提个小负责的,在单位里资历和年纪都低,开个十几万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