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1/4页)

不传扬出去,到时候说什么石越和胄案小吏一起讥刺宰相,这多少也是个罪名。

刚出得大门,一股凛烈的寒风迎面而来,似刀子一样刮到他脸上,他想了想刚才赵规所说国子监发生的事情,长叹了一口气。王安石如此容不得异议,只怕这件事只是一个借口,王安石不过是想趁此机会控制国子监,让国子监的学员们都接受他变法的思想,为他的新法培养出一大堆官员来罢了。

石越上了马,一边走一边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忽然想起一事,脸色都白了。他扬起马鞭,狠狠的抽了一鞭,“驾!”

第一卷《十字》 第六节 白水潭之狱(上)01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16 8:30:06 本章字数:5727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石越骑着马一路紧赶到了白水潭,直闯进桑充国的办公室,气喘喘的说道:“长卿,《白水潭学刊》出了几期了,拿来给我看看,快。”

桑充国看他脸色紧张,也不知出了什么事,从书架上取出两本杂志,交到石越手里,问道:“怎么了?子明。”

石越也不吭声,找个角落坐下,就开始读起杂志来,把桑充国整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看到石越开始脸色轻松,有时候稍稍皱一皱眉毛,有时候摇摇头又长叹一口气,有时候又微笑……

历史有时候真是极度的讽刺,正当石越在白水潭看《学刊》的时候,王安石也在书房里拿了一本学刊在读。《白水潭学刊》卖得很好,大宋东京的读书人,没有不买来看的,王安石好歹也是个读书人。

王安石读书的速度很快,他一边翻着一边指着一篇文章对王雱和王旁笑道:“看看这篇文章,写得很好,《经世济用,学以致用》,世俗之见,多以为学经术的人是迂腐之人,不知道学经术正是为了有用于国家百姓。想不到白水潭有此人材!”

王旁笑道:“父亲,这个白水潭的确是人材济济。诗社好多社友,都说准备去白水潭读书。士林里现在流传的俗语说,不上白水潭,枉做读书人。”

王雱却不以为然的哼了一声,“弟弟,你怎么也有那些流俗之见,国子监亦不过如此,白水潭又能如何?”

王旁不太知道自己哥哥的心思,因笑道:“兄长有所不知,国子监的学生,都是因为父辈在朝中为官,才有资格入读,而白水潭,却是有教无类,父亲也常说,贤材多在野,国子监其实反比不上白水潭的。”

王雱还要说话,王安石挥了挥手,说道:“这个你弟弟说得对。”说罢继续读下去,突然目光停在一篇文章之上,皱着眉毛说道:“这篇文章怎么和孙觉一个调子?真是食古不化之辈。”

王雱兄弟凑上去一看,只见标题赫然是《圣世宜讲求先王之法,不当取疑文虚说以图治》,整篇文章讥刺王莽新政,妄改六经,言外之意讽刺王安石变法非常明显。而这句标题,王雱记得很清楚,正是孙觉上表攻击王安石奏章里的原话。

王雱因说道:“管得了国子监,管不了白水潭吗?这些家伙也真是死性不改。”

王旁要老实一点,听了他兄长这句话,有点不满的说道:“这是第一期,还在国子监之前,说他们屡教不改有点过了。”

王雱白了弟弟一眼,“你知道什么?那说不定是苏嘉受了这篇文章的影响呢。”

王安石瞪了他们兄弟一眼,继续把杂志翻完,看到那些数学物理论文,脸色才慢慢变好。他一向是希望人材中多一点“秀才”,少一点书呆子的。看来这个白水潭学院,的确还有不少人材。

然而当他拿起第二期《学刊》,才看得几篇,便忍不住勃然大怒,把书摔到地上,拍案高呼:“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连王雱也不知道王安石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他小心的捡起地上的《白水潭学刊》,翻了几篇,有一篇文章的题目跳入眼帘——《免役法与保甲法不合圣人经义刍议》,老大的隶书,分外刺眼。他一目十行的翻过,后面紧跟着有一篇,《变法为名,聚敛为实——王莽改制与本朝变法之比较》,再翻一篇,《王者以民为本——古今变法小议》,再翻下去,《老子——家人之言》,这是讥刺《老子》的,谁都知道王安石父子推崇老子……

整个《明理卷》,居然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文章在批评新法与王安石,而且全部是借历史与经义为言,无怪乎王安石要勃然大怒了。

这边王安石勃然大怒,那边石越看得手都直发抖,他看着那一个个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