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 (第1/4页)

李丁文看见李向安进来,眼睛不由一亮,朝石越微微一笑;石越心里也长出了一口气,暗道:“总算来了!”

果然李向安进了客厅,径直往北边一站,尖声说道:“皇上口谕,曾布接旨。”

曾布狐疑的看了李向安一眼,见石越和李丁文等人已经跪下,连忙上前跪倒,朗声说道:“臣曾布恭聆圣谕。”

“着曾布即刻回宫缴旨,不必再去石府。钦此!”李向安原原本本的背着皇帝的口谕,这句话其实就是说曾布不必做这个媒人了。

石越和李丁文立即一脸的轻松,高声谢恩。曾布却顿时傻眼了,不甘不愿的谢了恩站起来抱拳问道:“李公公,这是怎么一回事呀?”

李向安回了一礼,笑道:“曾大人,可把我一阵好赶,总算没有误了差使。你前脚刚走,后脚韩侍中的表章就递了进来,说是请皇上做主,把他新收的义女许给石越。一边又有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懿旨,你说韩侍中三朝元老,皇上能不答应吗?连忙叫我过来通知你,要不然就闹笑话了。”

他口中的韩侍中,就是三朝元老,策立两朝的韩琦。对英宗与赵顼父子,韩琦都有策立之功。虽然赵顼现在变法用不着他了,但是他的声望毕竟本朝的大臣中无人能比,而且又是赵顼也心知肚明的忠臣,就他提这么点要求,皇帝便冲着“老臣”两个字,也没有驳回的理。更何况还有两宫太后的旨意。

曾布更加莫名其妙了,韩琦什么时候收了个义女?怎么半道杀出来也要嫁给石越呀?不过他也无可奈何,抱了抱拳,悻悻的说道:“既这样,有劳公公了。”又对石越挤出一丝笑容来,说道:“子明,你可以不用为难了,不过韩家的女儿,未必好过王家的女儿。”

李向安笑道:“曾大人你有所不知,这个韩家的女儿,便是桑家的女儿,韩侍中在表章中写得明白。”

曾布能做三司使,新党中除了王安石、吕惠卿之外最重要的人物,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心中一转念,事情也能猜出三四分。他眼光在李丁文身上停留了一会,这才笑道:“果然是妙计!”

无论是吕惠卿这样心怀叵测的人,还是曾布这样虽然有点私心,但毕竟还算是真心诚意想让石王结亲的人,之前都绝对没有料到李丁文会有这么一手。

既然决定要让石越迎娶桑梓儿过门,李丁文在阿旺送去桑府的第三天,就写了一封书信,让司马梦求领着韩家的家人,一路护送着桑梓儿往河北大名府去了。这封信是代桑俞楚写的客气之辞,信中希望韩琦收桑梓儿为义女,好让有情人终成眷属云云,随行的是满满一车队的礼物。而与此同时,有使者带着冯京说明情况的信件到了韩琦那里。

韩琦本来就不喜欢王安石,同时也挺欣赏石越。他在官场上打滚多年,若论到对政治的理解,王安石其实远不如他。他自到大名府后,就知道年轻的皇帝,一心想做番事业,对他这样的老臣,多有疏远,一心信任王安石,变法图强。本来韩琦的心思,不过是表明自己的立场,做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聊尽人事。但自从石越突然冒起,迅速成为大宋朝廷中的新贵之后,韩琦就有了新的打算,他想借着石越的受宠,在朝中制衡王安石,以求把大宋引向他心目中的“正轨”,所以平时便经常和石越书信往来,在地方上也常常呼应石越。如今碰上石越有求于己,这等顺水人情,他怎么可能不卖给石越?毕竟让石王结亲,旧党之中,可没有一个愿意的。再加上有司马梦求巧妙周旋,桑梓儿的确也很可爱,又有一车的礼物往韩家上上下下这么一送,韩府中竟是没有一个人不说桑梓儿又乖巧又懂事的。

韩琦于是一口应承下来,又是正儿八经地让桑梓儿拜了韩家的家庙祖宗,又是宴请大名府的大小官员,没两天整个大名府都知道韩琦收了一个义女。桑梓儿就这么变成了韩梓儿。这个时候,汴京城里还没有开始殿试呢。

但是韩琦也很明白,这件事情,办得不漂亮,是有可能弄巧成拙,惹恼皇帝的。因为韩梓儿就是桑梓儿这件事情,瞒一时半会不成问题,但时间一长,自然有人知道。到时候皇帝以为他和石越瞒天过海的欺君,这样的政治风险,韩琦绝对不会愿意承担。

所以他一边张罗,一边写了请安的折子,分别递给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皇帝,说他在京师之时,曾经认识桑俞楚,觉得他这个人急公好义,颇为欣赏,本来打算把他的女儿收为义女,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当时便耽误下来了。现在桑俞楚因为自己的门户配不上石越,连累到女儿的婚事,便想起当日之事。因此把女儿送到大名府,希望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