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 (第1/4页)

刚刚被调回京的枢密副使蔡挺终于忍不住了,说道:“虽然如此,如人家咄咄逼人,也不能一味忍让。”他长期镇守西部边界,倒不太怕打仗。

“小不忍则乱大谋。轻启战端,只是将帅之利,他们可以借此建立军功,升官晋爵,却是百姓之祸。如今国家的情况,是经不起折腾的。”

吴充冷笑道:“那韩相公的意思?”

“也是不战为上。”

“既不想战,那么辽人的要求又当如何?”吴充追问道。

韩绛沉吟一会,说道:“他们想要什么,不如先给他们,待到国家元气恢复,再收复不迟。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吕大忠一直气愤的听着韩绛等人议论,这时候终于再忍不住胸中之气,冷笑道:“相公好一个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辽人派个使者来我汴京,便可索我五百里之地,数百万贯赔款;若是辽人的魏王耶律伊逊亲自前来,索要关南之地,相公是不是也要给他!”

刘忱也冷笑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反正关南之地,是周世宗所恢复,给辽人又有何妨!只不过下官既为使者,纵死不敢奉诏!诸位相公先请皇上收我使节,再去欲取先予吧!”说罢抱拳说道:“告辞了!”竟是扬长而去。

吕大忠也愤然瞪了韩绛一眼,抱抱拳,径自甩袖而去。留下一班执政大臣,在那里面面相觑。

注1:生女直,即生女真。当时避辽兴宗讳,称女直。阿库纳亦非真心效忠辽人,不过辽人不知。

第二卷《权柄》第一集《身世之谜》 第三章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16 8:30:11 本章字数:11063

杭州知州府九思厅。

石越坐在上首,彭简次之,其实便是薛奕、张商英、蔡京等人,以下是签书判官厅公事、录事参军、户曹参军、司法参军、司理参军等等杭州府的幕职官、诸曹官,再下便是各县令丞、主薄、县尉。陈良以及几个新近在杭州招揽,帮助处理政务的幕僚则站在石越身后。杭州的重要官员,几乎都到齐了。

“元长,市舶司的情况如何?”石越目光首先移向蔡京。

蔡京连忙站起,恭身答道:“回大人,台风季节过后,新建的船只加入船队,下官与薛大人商议后,分成两只支队,又走了高丽、倭国两次,托赖大人洪福,一切顺利,收益颇为可观。虽然途中撞礁折损一只大船,损失了一百单三名水手,但除去抚恤之后,赢余亦将近七十万贯。两国对天朝物产,非常渴慕。只是……”

“只是什么?”居移体,养移气,石越在杭州近两年,高高在上,神态语气中,已经自有一种威严。

蔡京笑道:“只是朝廷有严令,儒教经典,重要的政令史书典籍,不可卖给夷人。便是契丹求书,或靠走私,或求恩赐,法令上是不准卖的。而民船之中,因为两国对天朝文物非常渴慕,其贵人往往以数百金的高价求书,这种走私行为,屡禁不绝,颇为伤神。”

石越心里不由一怔,他自现代来,只知道各国恨不得把自己的文化推销给别国,哪里还记得中国古代曾经有这种禁令?正沉思之间,陈良走他耳旁,低语几句。

石越想了想,微微点头,笑道:“高丽使者金德寿也曾几次求书,如今竟在西湖学院乐不思蜀了。朝廷对高丽一向另眼相待,想来卖给高丽《九经》、子、史等书,必会恩准。市舶司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这些事情,元长你不必太费神了。”

蔡京听石越语气,倒似乎是支持向这些国家卖书,连忙答应。彭简轻轻咀嚼这番对话,意味深长的看了石越一眼,通判一职,本就有监视知州之意,若是石越公然违背朝廷法令……彭简不由想起家里吕惠卿那封充满暗示的书信。不过是否要卷入太高层的政治斗争之中,彭简现时依然拿不定主意。

石越却根本没有注意彭简的眼神,对众人笑道:“七十万贯,除去本钱之外,补足盐茶之税,绰绰有余了。本府已经向朝廷给蔡元长、薛子华二位请功,朝廷已下令,二位都加飞骑尉勋号,本官、散阶,各进一级,以为奖励。”

虽然说宋人对散阶、勋级这些东西,其实并不太看重,但是做为资历来说,也是自有其意义的,一级一级往上爬,毕竟是大部分人的常态。蔡京和薛奕心里不免暗自高兴,连忙出列拜谢。

石越又转过头,对薛奕说道:“子华,明春之后,再度出海,你有何建议?”

薛奕不假思索的朗声答道:“卑将以为,往高丽、倭国的航线,虽然还不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