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 (第1/4页)

“海盗处处皆是,况且若去了异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无武器,只恐被人欺生。”

“你要求我,却是为何?市舶局不准你建船队吗?”

“学生已是第三只武装船队,市舶局岂能为难学生?不过是学生仰慕大人的英名,所以冒昧求见。同时,学生也有一个请求。”

“什么请求?”

程栩迟疑了一下,终是鼓起勇气说道:“如果有朝一日,学生在证明世界是圆的的航行中遇难,请大人许诺学生,死后能进入祀先贤祠。”

“先贤祠尚未建立。”石越注视程栩,淡然说道。

程栩平静的望着石越,道:“学生以为必会建立。”

“纵然建立,能否入祀,非私人说了算。取决于公议。”

“那么学生敢问大人,大人以为如果学生因此而死,公议当不当许我入祀?”

“理所应当入祀!”石越毫不迟疑的答道。

“如此足矣。”程栩深深一揖,告辞而去。

石越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不知为何,心中竟是生出了一丝妒忌。

兵器研究院爆炸事件四十九天后。

忠烈祠与先贤祠终于在此之前建成。在爆炸中死去的士兵自然是进入忠烈祠,忠烈祠还一并请入了宋朝开国以来历次战争死难者的总牌位加以供奉。研究员则被隆重的请入了先贤祠。但是那几个工匠,在几次争论后,终于没有能够入祀先贤祠,而是进入了忠烈祠。

这种身份歧视,短时间内,依然难以改变。甚至连白水潭学院的学生,都不认为死去的工匠可以和他们死去的校友相提并论。入祀先贤祠,在某种程度上,依然是读书人的专利。

不过,超乎规格的葬礼——皇帝亲自下诏书表示哀悼,丞相吕惠卿,副丞相王珪、石越等人亲往拜祭,白水潭学院以及汴京市民上万人送葬,数以千计的人写诗哀悼,还有迎入忠烈、先贤二祠的殊荣,都让整个天下为之震动。

连《海事商报》这样的报纸,都大加报道,言辞之间,有掩饰不住的羡慕。

这绝对是一次观念上的大冲击。

然而石越对于自己的杰作,却不过得意了一天的时间。因为第二天,就发生了一件让他哭笑不得的事情。

王雱死了。

石珍案早已查清,在皇帝的授意下,司法公正毫无疑问的被破坏了,石珍却被流放到交趾归义城,王雱没有承担任何罪名。对此现实,石越没有任何办法。

但是王雱的死讯传到京师之后,蔡确、李定、常秩等人当天就上表,认为王雱完全有资格入祀先贤祠!

“故天章阁待制王雱,为建议新法,多有贡献。其文章策论,有数十万言,更非常人能及。其于《老子》、《孟子》二书,更有独到的见解……总之,王雱无论学问功业文章,皆有资格入祀先贤祠。”石越用嘲笑的语气说道。

李丁文都忍不住苦笑,“虽然王元泽才华过人,但是如果这样就可以入祀,只怕晏几道这样的才子词人,将来也会有资格进先贤祠。”

“但是我似乎还不能反对。”石越忽然有一种吃了一只苍蝇的感觉。“别人倒也罢了,蔡确并非不知道内情,怎的也上表,他不怕惹皇上生气吗?”

“蔡确在御史中丞的位置上坐太久了,很快就会换人,他有什么好怕的?皇帝最多说他太念旧情。这都是给王安石面子。”

“让王雱入祀先贤祠……”石越喃喃自语道,他实在无法接受这种事实。

李丁文完全可以体谅石越的心情,但是体谅不等于支持,“不管能不能接受,似乎没有理由反对。而且如果硬要反对的话,代价太高。”

石越心烦意乱的站起身来,踱来踱去。

“公子,太常寺卿是常秩,韩绛以降,朝中半数以上,是王安石的旧人,《新义报》的陆佃是王安石的学生,连《汴京新闻》的桑充国也是王安石的女婿,王雱的妹夫——左右是在先贤祠加个牌位,不如就认了吧。”李丁文无可奈何的劝道。

“皇上呢?皇上的意思呢?”

“皇上与公子只怕是一样的,有些事情既然不便声张,到头来也只好装傻。”

石越摇摇头,道:“好不容易争来先贤祠,却要便宜王雱,太让人憋气。”

“世事大抵如此。”

“罢、罢。我去散散心。”石越无可奈何的说道。

他骑了马离开府邸,一路随便行走,亦不知过了多久,竟然不知不觉走到先贤祠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