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部分 (第1/4页)

“站住!”“站住!”此起彼伏的声音在街道中响起,提着灯笼的卫卒飞快的跑了过来,用怀疑的目光盯着折可适。

折可适停住脚步,无辜地望着被引到自己身边的卫卒,但神态间隐隐又有几分高高在上的傲然。

“你是什么人?”

折可适傲然掏出一块腰牌,向凑上来的宋贵晃了晃。宋贵一脸狐疑地举着灯笼,仔细看了一眼,大吃一惊,连忙欠身说道:“下官失礼了。不知致果深夜到此……”官制改革后,宋朝极重名爵,致果校尉,在武官之中,毕竟也是中级军官——卫尉寺在陕西的最高长官任广,以阶级而论,亦不过是个致果校尉。

“我看完戏想回驿馆,不料走错了路。眼见着宵禁将至,打听到这边也有驿馆,便想来借宿一晚。”折可适随口编了个借口。

宋贵一听折可适开口,便知道这不是个本地人。又谨慎地问道:“不敢请问致果大人官讳?”

“某是府州折可适。你们是长安府的兵?现在到子时了么?”折可适明知故问。

宋贵笑了笑,但凡在陕西当兵的人,谁不知道府州折家?忙道:“原来是折大人。此间乃是长安西驿,向来只接待西夏、吐蕃使者,只怕还要请折大人打转,或将近寻个客栈,找间民居,先过了今晚……”

“某住不惯那些所在。纵不能借宿,便是借匹马也行,总之明日便还,该付的缗钱亦不少他便是。”折可适拿腔说道。

“这,石帅钧令……”宋贵正在委婉拒绝,那边张约与种杼都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二人眼尖,早已远远看见折可适,种杼远远便叫了起来:“是折大哥么?”

张约却向姚凤说了声“恕罪”,大步走了过来,见着折可适,一把拜倒,说道:“折大哥,想煞兄弟了。”

折可适连忙扶起张约,看一眼他的装束,此时更看得分明,是长脚幞头、紫绣抹额(阿越注:所谓抹额,是宋朝武人流行的装扮,将不同颜色的布帛剪成条状,然后系在额间以作标志。歪。歪。书。屋有点象小日本额头上常绑的那块狗皮白带,不过系戴的式样有所不同,且颜色各异,亦不知倭人风俗,是否源自宋人这一时尚。)——折可适心中更无疑问,这紫绣抹额,在熙宁十一年已明颁诏旨,武人非诸班直、卫尉寺不能系戴。再看张约的背子,胸前绣着实心双戟相交图——根据熙宁十一年枢密院颁布的武官标志图案,这是正九品上仁勇校尉的标志。

“恭喜兄弟又高升了。”折可适与张约一见面便开起玩笑来。当年他们一起在延州之时,张约还只是个陪戎校尉。两个人不仅一起打过仗,还曾经一道在无事的时候偷偷跑到横山蕃落的地盘去打猎,称得上是交情深厚。当时种杼还不过是个毛头小子,也经常跟在二人屁股后面,帮他们拖猎物。

“大哥取笑了。”张约笑道,以一个普通人而言,在三十岁之时能够成为正九品上的武官,还是蛮可骄傲的。毕竟象他这样出身于平民的人,是无法与折可适这样的世代将门之后相比的。他与折可适的友谊是一段奇特而珍贵的友谊,对于做事一丝不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张约而言,折可适的胆大妄为,是他心里格外欣赏的。人与人之间的缘份有时候是无法解释的,如若是换成别人,张约亦不会冒着违背军纪的危险,与他一道深入横山数百里,只为享受那种冒险的乐趣。虽然张约承认在卫尉寺的生涯,更合乎他的性格,但是他心中最宝贵的回忆,还是在延州当兵与折可适的种种冒险。

此时种杼与姚凤也走了过来。

“折大哥。”种杼有着种家人少有的热情,不待折可适回答,他便已迫不及待地问道:“大哥怎么到这里来了?”

折可适并不回答,只是望着姚凤,明知故问道:“这位是……”

“在下姚凤姚子鸣。久闻折致果大名,不料今日竟得亲见。”姚凤客气地说道。虽然四个人都曾经在延州军中效力,但是姚凤既便是在姚家内部,也是个不引人注目的子弟,折可适对他几乎是一无所知。但是之前已偷听到姚凤是职方司的人,折可适猛地想起一事,不由移目望了种杼一眼——难道种杼也加入了职方司?

种杼仿佛猜到折可适在想什么,在旁边笑道:“姚兄与兄弟我都在职方司陕西房听差。”

“久仰,久仰。”折可适敷衍地向姚凤抱了抱拳。没有人愿意招惹职方司的人,但也没有人愿意亲近职方司的人,哪怕他是身份公开的官员。姚凤似乎对此早已习惯,只是不置可否地一笑,也并不介意。

张约在一旁已听宋贵说起折可适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