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部分 (第1/4页)

分,而非正常的贷款,五分乃至七分利,都是有的。

蔡京自己也不是什么清廉的官员,他看到这张单子的一瞬间,立时便想到吕家是在做什么——挪用交钞放高利货!

交钞局的交钞并不是一次性发行出去的,而是分批分量发行的,因此交钞局随时有一两千万贯的交钞存在右藏库局备用,以吕家的背景,私自挪用几百万贯完全不是问题。他们将这些交钞通过永顺钱庄,借给东南沿海的海商,赚取巨额利息,等到每年三月查账查库时,再。。。。。。收回来补全。只要贷款时足够谨慎,运气不背到一定的程度,那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而且他们不在汴京放贷,广州等地天高皇帝远,旧党与海商也向来不怎么打交道,也不易引起注意。就算万一引起怀疑,他们也可以很容易地抹掉证据,补平亏空。即使偶尔有几笔账暂时收不回来,以吕家现在的财力也完全可以先补上这笔账!

想到这里,蔡京仿佛掉进了冰窖中。

石越逼着他尽快下手,但是方泽们做事,却是如此谨慎。蔡京这边一弹劾,凭着吕惠卿的势力,一个月内能让御史台进入太府寺封账封库,已经是一大胜利了。但有这一个月的时间,多大的窟窿吕惠卿也补上了。到时候偷鸡不成蚀把米,污告宰相,岂会有好结果?

除非立即封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不管三七二十一,封了右藏库局和交钞局的账目和库房——但这里不是杭州市舶务,这里是汴京太府寺!

他蔡京区区一个太府寺丞,有多大能耐,敢率兵封账?只怕他账没有封成,谋反的罪名倒先将他族诛了。

但他一样也不敢向石越叫苦。石越可不会听他叫苦,石越要的是结果。。。。。。。蔡京看了一眼屋外的乌云,只觉得那云黑压压地就在自己的头顶上,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同一天,后苑。

“范尧夫……哎!”高太后几乎是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

陈衍微微弯着腰,假装没有听见高太后的叹息,一面用眼角看了一眼站在另一旁的韩忠彦。不是既亲且贵,高太后轻易是不会在后苑接见一个男子的。赵姓宗室以外,世间有这样的待遇的人,也许就只有这个长得高高大大,性格却有几分懦弱的男子了。韩忠彦也是当朝罕有的既能得到皇帝的信任,又能得到太后信任的臣子。不过,这也是因为托了他父亲韩琦的福。听说皇帝还有意将淑寿公主许配给韩忠彦的弟弟。

但韩忠彦似乎没有因为自己得到这些特别的待遇而让自己变得看起来更象他父亲,他沉默少言,没什么主见,甚至于有点唯唯喏喏。见惯了敢在皇帝面前高声争辩,甚至将唾沫星溅到皇帝脸上的大臣的陈衍,对于韩忠彦的确不是很看得起。即使是内侍,也有许多人比他更有坚持吧?但又不知道为什么,同样是唯唯诺诺,但这个韩忠彦,与那个“至宝丹”、“三旨相公”王参政,却似乎有很不相。。。。。。同的地方。

果然,听到太后的叹气,韩忠彦只是欠了欠身,把头低下,却没有吭声。

“范尧夫果真不如乃父多矣。”高太后又低声说道。

这次韩忠彦说话了,“臣也不及先父多矣。”

高太后转过头,望着韩忠彦,问道:“你觉得范尧夫是在……”

“是。”

高太后久久地注视着韩忠彦,但韩忠彦却把头低了下去,避开了高太后的眼睛。高太后仿佛突然被他这个举动逗乐了,忍不住笑了下,道:“吕公著的事,你也办妥了?”

陈衍的耳朵不觉竖了起来,他有点吃惊地望着韩忠彦。

“臣已经将吕公著与押送他的使者,一起送到了陈桥镇。”

“陈桥镇?”

“驻扎在陈桥镇禁军指挥使,是先父的旧部,为人极是信得过的。而且有太后的懿旨,也断不至于有什么差错。陈桥镇虽然人来人往,但他在乡下有座院子,是不易被发觉的。到时候若要召他们进京,也极近便。”

“嗯。”高太后点了。。。。。。点头,忽然问道:“你知道我为何要扣下吕公著么?”

韩忠彦愕然抬头,回道:“臣愚钝。”

高太后转过头去,把目光转向后苑那一望无际的水池,“我是想保住他的性命。”她顿了下,知道韩忠彦没有明白他的意思,又说道:“我虽在九重之内,也知道御史台不是什么好所在。这番非比寻常……吕公著一把年纪,进去后,只怕就算出来了,也活不过几天。”

连陈衍都听出来了,高太后的话里有太多的未尽之意。什么叫“非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