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部分 (第1/4页)

“我看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若依我见,原是大程学生做资善堂直讲最好,有桑长卿、小程先生二人之长,无二人之短,可惜大程先生身体却不太好。”刑恕拨浪鼓似的摇着头,一面又对李绾、吕彰笑道;“公权、伯阳,也不用太拘谨,不会这么就快便能见着。能见时,下人自来会通报的。”

常安民也道:“司马相公极礼贤下士的,公权、伯阳不用太拘束。”

“是。”李绾和吕彰忙齐声应道。

刑恕与常安民见他们如此,不由相顾莞尔。

刑恕不由笑道:“公权、伯阳的高见,我和常兄都是颇以为有理,才敢冒昧引荐来此。便是你们那食货学派,我虽然不能全然苟同,但若讲究经世济用,司马相公也定是赞赏的。本来这治理国家,理财食货原也是离不了的,其间真不知藏着多少学问,况二位所言,其根本终是不离圣人之教。如今交钞正是国家心腹之患,若二位之策当真能解此难题,前面便是青云之路……”

“富贵青云,非下官等敢奢望者……”一提到交钞,李绾和吕彰立时便来了精神。

第三卷 《燕云》 第九章 国须柱石扶丕构(五…下)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8…12…21 17:00:10 本章字数:2067

祝江湖子弟江湖老新婚快乐。

***

“……现今汴京,其实并非是物价腾贵。物价贵的,主要还是益州和陕西。”书阁中,蔡京向司马光仔细分析着,“原本汴京物价也贵,但现今人人拒收交钞,这铜钱反而金贵起来,汴京街头,若用铜钱买东西,物价其实还算平稳,有少数货物较之去年反而便宜。其实原本今年也算是丰年,据说东南货物堆积如山,所恨者便是运不进汴京来,原也没有物价腾贵的道理。这祸根,恕下官直言,还是朝廷中那些废除交钞的言论惹的祸。”

“只恐并非全然如此。”司马光紧皱着双眉,忧形于色,“若据子明所言,朝廷发行无本交钞过多,纵是没有这些议论,物价还是会大涨。”

“那也比现在好办得多。如今朝廷已是进退维谷,不提废不废交钞,现在朝廷已经是没米下锅了。若继续发行交钞,军中也好,官员也好,岂能无怨言?便是用交钞收购百姓货物,几乎也等同于苛税;但若废除交钞,这半年之内,只怕朝廷连军费军饷都要凑不够,休提其他……”

“若是汴京的情况蔓延出去……”这些可怕的场景,石越已经向司马光描述过很多遍。

“这李绾和吕彰的对策……”

“发行更多的小面额交钞,全面禁止铜钱流通?莫说此事做不做得,单做此事,便非一年半载之功。”司马光几乎是下意识的摇着头,“刑和叔上回言及此事,还是主张一面尽可能回收交钞,竭力减小交钞流通总量;一面设法增加金银铜矿产量,令铸币监多铸铜钱……”

蔡京的神情充满了讥讽,“这二人的对策倒还要详细些。他们以为可在两浙、福建、广南东路用严刑峻法率先禁止铜钱、铁钱流通,既可控制汴京的乱局向当di扩散,又可将当di金、银、铜运回汴京,解决汴京的困局……”

听到这里,司马光已是不由得叹了口气。在交钞信用几乎接近破产的情况下,宋廷又有什么办法可以在某个di方禁止铜钱?更不用说回收铜钱了。又是两个徒知大言,不晓实际的家伙……司马光刚想叫家人出去谢客,却听蔡京又说道:“不过,下官倒有个想法……”

“唔?”

“若是相公以为交钞断不可废的话,下官建议相公出去见见这两人,而且要热情接纳,多加勉励,最好还要给他们升升官……”

离开司马光府后,蔡京钻进马车,便不由得掩着嘴巴,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户部度支郎中掌管着大宋全国的财赋出入、会计筹算、逐年用度审计等等事宜,既是个要职,也是个美职;而蔡京本人,又同时是石越和司马光面前的红人,这样的身份,在这个多事之秋的汴京城,自然会成为一个大忙人。

交钞在短短的时间内,突然爆发出这么大的危机,这让所有的人都始料不及。但政事堂的相公、参政们的苦恼,在蔡京看来,却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这个国家平安无事,他再怎么样长袖善舞,再怎么样左右逢源,在石越和司马光们的主政之下,岂码要再有二十年,他才有可能位至公卿。若要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就更需要机会。

别人不会知道蔡京埋藏在心中的那种深深的羞辱感,他曾经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被王安石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