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 (第1/4页)

去了青和家,倒是把荣国府的老太君给吓得不轻呢。”

正文 246 盐事军需千头万绪 兵政庶务泾渭分明

收费章节(12点)

246 盐事军需千头万绪 兵政庶务泾渭分明

戏肉终于上来了。

德妃笑笑,道:“看宜妃妹妹说的。妹妹也说了,小五不过是出去打猎,想来也是顺路,这才到荣国府去坐坐的。这荣国府就是一臣子之家,能够接待皇子,那也是他们的荣耀。”

宜妃道:“姐姐不知道,我那个小五居然指名了叫青和出来。这个混小子,实在是欠收拾。”

德妃道:“看宜妃妹妹说的。这有什么的?小五毕竟是皇子,驾临荣国府,荣国府上上下下出来迎接,本来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哪里需要这般大惊小怪的?妹妹说什么指名,我看,也不过是青和梳妆打扮费了不少时间,小五年轻,性子急,所以多问了那么一声而已,这7有什么大不了的。”

宜妃道:“可是,德妃姐姐,您不知道,这宫外都传开了,那我们小五和青和……”

郭淑妃抢着道:“宜妃妹妹,我们身处后宫,这宫外的事情,哪里是那么容易就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我记得小五去荣国府的事情,也不过是前天的事儿吧。就是那些闲汉蠢妇的闲言碎语,要想传进宫里来,未免也太快了一点。”

宜妃道:“淑妃姐姐,我这不是担心我们小五嘛我就这么个皮小子,偏偏又是一个淘气的,自然也就多操心一点,方方面面的事情,顾虑也多一点啊。而且,我那个儿媳妇刚刚没了,总不好让我的小五没人照顾啊。”

郭淑妃还想说什么,却听太后道:“好了,宜妃,知道你慈母心肠。小五的事情,皇帝已经有了打算了,用不着担心。”

宜妃赶紧谢过太后。

太后又道:“青和,小五的事情,你也不必放在心上。那孩子,从来就是个大大咧咧的。你只要做好你自己就是了。”

贾瑾听得太后点名,就已经起身了,等太后说完,贾瑾又赶紧拜谢太后。

太后道:“宜妃,我也知道你心疼小五的事儿。说起来,小五跟他媳妇儿的八字可是很相合的。可是为什么两人就是合不到一块儿去呢?”

太后的眼光扫过容贵妃,容贵妃以为太后是想让自己发表意见,她欠了欠身,道:“太后娘娘,小夫妻两个过日子,本来就是磕磕碰碰的。臣妾在家时,曾经见过自己的哥哥嫂子堂兄堂嫂,他们新婚的时候,也是这样。或者吵吵嚷嚷,或者黏黏糊糊,或者平平淡淡,等有了孩子以后,夫妻之间才算有了变化,慢慢有了相敬如宾的味道。想来,五皇子也是这样吧。”

太后娘娘点点头,道:“是啊。不说别人,就说太子和太子妃,他们夫妇二人是在我们跟前大的。不也是磕磕碰碰地过来的吗?虽然上面有朝廷律令祖宗家法,下面又有皇后和你看着,可是当初,他们两个也闹了不少笑话。如今两人看着倒还好,就是这子嗣上,实在是太少了。”

容贵妃赔笑道:“太后娘娘,两孩子还年轻呢。”

太后道:“话虽然是这样说,可是东宫子嗣稀少,的确不是一件好事。张美人那个孩子是庶出且不说,又是多灾多难的,总是叫人不放心。你看历朝历代,那些圣君,哪个不是子孙繁茂的?就好比唐太宗,他的孩子也不少呢,每年宫里出生的皇子皇女也很平均。”

容贵妃道:“太后娘娘,这子孙也是要看缘分的。”

太后摇摇头,道:“你就是对这些事情不上心。子孙繁茂,那是朝廷兴旺的征兆,而子嗣稀少,往往预示着不好的事情。你看看前朝,往往都是开国初期,皇子皇孙接二连三地往外蹦,可是越到后面,皇子越是稀少。这件事情,你可不能懈怠。实在不行,就将张美人的孩子养在你身边。”

容贵妃低了头,不说话。

皇后道:“到底母后看得远。只是我听说,太子如今只有这么一个孩子,宝贝得很。而且小皇孙年纪也小,离不得生母,一睁眼,没看见母亲,就会哭泣不止。容妹妹也是担心孩子,这才犹豫再三呢。”

德妃也道:“是啊,太后娘娘。贵妃姐姐也是心疼小皇孙呢。贵妃姐姐向来是极喜欢小孩子的,不然也不会这样东想西想了。”

太后叹了口气,道:“罢了。青和,哀家说这些,你会不会很烦?”

贾瑾赶紧行礼,道:“回太后娘娘,不会。”

太后道:“论理,这些话,也不该在你们这样的小姑娘面前说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