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 (第1/4页)

偏偏这个时候王夫人又向薛姨妈借银子,可是薛家的生意周转不灵,无论是薛蟠还是薛宝钗都不肯拿银子出来。王夫人脸上虽然不显,可是薛家的那个小院儿的待遇突然下降了好几个档次。虽然薛家刚进京的时候,说了一应使费,她们自己承担,其实,也不过是将银钱交给王夫人,然后,王夫人将贾家采买的东西给薛家送一部分过去。

薛家没有出银子,这些东西的档次就下降了。接着薛蟠忙乱了一阵子之后,终于在某次去路边的小摊子上吃馄饨顺便散心的时候,遇见了他的患难之交。结果,人家给他带来了两个坏消息。一个是薛家的铺子会门可罗雀,那是因为董家和夏家联手挤兑的关系;其二是,上面有人想要动薛家了。

可把薛蟠给吓得,连点好的馄饨也不吃了,急急忙忙回去找薛姨妈薛宝钗了。薛姨妈听了,当即昏倒,慌得薛宝钗薛蟠两个急忙找大夫。

薛姨妈病了,薛蟠和薛宝钗只能留在家里侍疾,就是铺子里,薛蟠也去的少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薛家的皇商招牌自然没保住。接着,薛家的米行也出了事儿,王夫人嘴巴上应了,可是却不见有什么响动。最后,还是托了薛蟠的患难之交,才把事情摆平。此时的薛家已经元气大伤,还卖了两个地段极好的铺子,才支应过去。

薛宝钗见没了银钱周转,只好跟薛蟠商量着,是不是跟贾瑾讨个请,将那两百万银子要回来。薛蟠也知道,那笔银子的日子没有到,其实是收不回来的,兄妹两个还商量好了,实在不行,就是要回来一半也好。不过,薛宝钗却想着那块皇商招牌。就这样,薛宝钗借口要外出进香,给薛姨妈祈福,愿菩萨保佑薛姨妈能够早日康复的借口,来到了贾瑾的庄子上。

也活该薛宝钗倒霉,贾瑾的庄子上有很多要紧的作坊,加上之前出过事儿,所以庄子上的人对外人的防备可是很重的。这里又不是什么风景名胜,更不是在什么交通要道边上,薛宝钗的车子,不往山上的寺庙走,偏偏走在通往玻璃作坊的路上,被拦下来之后,还振振有辞地说,是走亲戚。

拦下薛宝钗的车子的庄户是庄子上的老人,还有些憨,一见薛宝钗的丫头莺儿,就一再心里嘀咕上了:“这个小姑娘怎么说走亲戚呢?那边都是作坊,又没有人家。而且,这几个人,我都不曾见过,怎么会是走亲戚的?”

那庄稼汉根本就没有想到人家说的亲戚是指自己的主子,直接将薛宝钗一行人当做了奸细,捆了起来,丢进了一个偏院里面。

等过了两天,贾瑾得到消息,好奇之下,来作坊区巡视的时候,才发觉,饿得头昏眼花的人居然是薛宝钗。

贾瑾命人送薛宝钗下去梳洗,那庄稼汉赶紧上来请罪,贾瑾反而让人赏了他一把金豆子:“这也怨不得你。要真的是客人,必然是有帖子的,她既然没有,你守着本分,为庄子上着想,当然不是错。而且这位姑娘也算不得什么正经亲戚,不过是府里二太太的外甥女,借住在我们荣国府罢了。快起来吧。”

那汉子赶紧谢过贾瑾,出去了。

回到庄子上,薛宝钗已经收拾好了,来见贾瑾,贾瑾也不跟她客气,道:“宝姐姐,你怎么不说一声,就来了?”

薛宝钗苦笑道:“见过宛城县主。冒昧造访,多有冒犯,还请县主见谅。”

“好了好了,下次不要这样就好了。不过,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累得宝姐姐要亲自跑来找我呢?”

薛宝钗踌躇了片刻,就将最近薛家的事情说了,然后道:“宛城县主,这可能让您很为难,只是,您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薛家再次拿到皇商的招牌?”

贾瑾沉默了半天,道:“方才宝姐姐自己也说了,铺子上遭人挤兑,家里的生意是一落千丈。看来姐姐家是因为上面有人觉得姐姐家如今已经没了实力做皇商,才会收回招牌的,如此一来,即便是我,也没有办法了。”

薛宝钗急忙拉了贾瑾的手,道:“可是当初太上皇在位的时候,明明金口玉言,摘了我们家的招牌,您不是照样拿到了?”

“宝姐姐不也说了吗?那是太上皇。宝姐姐,一朝天子一朝臣呢。”

“可是县主对皇上有救驾之功,不是吗?”

贾瑾抽回了自己的手,不说话。薛宝钗发觉自己说错话了。

“对不起,是我太心急了,可是我实在是没办法了。”

薛宝钗捂着脸,呜呜地哭起来,贾瑾却始终不说话,薛宝钗觉得没意思,哭了一会儿,也就停了。

贾瑾道:“宝姐姐来,其实不是为了这个,而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