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 (第1/4页)

“这有什么的。我們姑娘也可以説是两手空空的来到京里的,可是在这里几年,这手里的庄子田地还少了?説起来太太还真是大方,你們数数我們姑娘手里的地契都有几张了。据説当初三姑娘就没有少嫉妒过。”

“原来是这样。”篆儿道,“怪道呢,听説三姑娘一向跟徐姑娘不对付,即便是后来徐姑娘没了,三姑娘嘴里也没有徐姑娘的好话儿。不过,三姑娘嫉妒徐姑娘做什么呢?谁让她摊上了二太太那样的嫡母。”

“我听説,太太给清苑郡君也准备了庄子地呢。”

“那你就错了,那是人家清苑郡君手里有钱,又不知道怎么处置才好,这才托了太太和二姑娘身边的人帮忙采买的。虽然这明面儿上的衣裳首饰,还有那些赏人的东西是一样的,可是背地里却还是不一样呢。”

那两个丫头听了,摇着篆儿的胳膊,让篆儿説给她們听,篆儿磋磨不过,这才道:“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闻了。不过是那会二姑娘花了好几十万两银子买了三幅画,还将其中最贵重的一副给了清苑郡君。林姑老爷就寄了好大一笔银子来,説是买画儿的钱,还给了清苑郡君一大笔银子防身。只是后来清苑郡君一直都没有买画,所以,这笔银子就放在那里长霉。后来又出了不少事情,所以清苑郡君就让太太和二姑娘帮着买地了。”

“原来是这样。我还当清苑郡君的花销也是这府里出的呢。”

“怎么会,虽然清苑郡君也是客人,可是林姑老爷可是陆陆续续寄过好几次银钱来呢。每次的数目都不少。”

“难怪云姑娘对清苑郡君那么不客气,还有三姑娘也很少跟清苑郡君走动。”

“其实你們也知道的,就好比三姑娘,这一年到头的进项,除了月钱和公中份例,也就年节和生辰时节长辈的赏赐了。我們姑娘托了太太的福,每季比三姑娘多一套首饰、几块衣料子和教养匣子。尤其是这金银匣子,没有上千的银子,哪里置办得下来。”

“上千银子?如今的金价是十九两兑一两。那三匣子的金银物件各色首饰,没三千两能打的住?当初也不知道是谁遭的谣,説太太刻薄小气的。”

篆儿道:“对了,银蝶她們出去了,你們是后来进来的,所以不知道。我记得当初府里还有不少流言,説这些金银匣子是二姑娘给准备的,当时我也信了。可是如今看来,这流言根本就不可信。你看去年,就我們姑娘跟四姑娘住在这里,这些东西照样不曾误过。”

那两个丫头点点头,道:“是啊,我也听説了,据説这府里上代庶出的姑奶奶們出嫁的时候,也就三千两银子。如今想来,这些银子也不少了。这十多年的首饰都积攒起来,即使没有那金银匣子,也是一笔了不得的数字了。至于那三千两银子,也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篆儿道:“其实上代的姑奶奶出嫁的时候,嫁妆也是不多的。我們姑娘和徐姑娘差不多,在这宅子里几乎是个半透明,所以我跟徐姑娘跟前的秋琴也要好。我曾经听秋琴説过,其实她們太太的嫁妆私房都算起来,也不过六七千的银子。在外头是不少,可是在这里,什么都不是。”

“那你們説,那清苑郡君的母亲出嫁的时候,会有多少嫁妆?”

“那还用説,当然是十里红妆了。你看那二太太,为了一个园子就砸进去多少银钱?想来这做娘的疼爱女儿是一样的道理。老太太当初可是名正言顺地当家太太,怎么会委屈了唯一的女儿?想必这嫁妆也是少不了的。看东面前几年给四姑娘送来的东西,你們就可以大概估计一下了。不过,我看这些都是明着的,暗地里可就不好説了。”

篆儿道:“是啊,刚来的时候,太太就给娘家兄弟还有那位三姨置办了田地,还给了银子,我們姑娘也得了地契的。后来太太给徐姑娘置办嫁妆,又顺便给了我們姑娘一张地契,上面是二十顷的地。后来太太私底下还给过几次。前年盖园子,我們姑娘跟着二姑娘去了郊外,二姑娘借口教导管家的事儿,又给了一个小庄子。曲指一算,我們姑娘手里的庄子地也不少呢。”

“太太可真大方。”

“那也是宛城县主孝顺又能干。我可是听説了,当初宛城县主还小的时候,太太可是连打赏下面的人的银子都拿不出来。后来宛城县主起来了,太太也得了好,不但有体面,下面的人也越来越尊敬,就连手里也越发松快了。听説如今宛城县主每年至少要给太太这个数儿呢。”

“才不是,我看至少是这个数儿。”

篆儿道:“我曾经想过,如果换了我,在不能给自己养老送终的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