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 (第1/4页)

“宛城不知。邵大人为何提起这个?”

“不敢,只是有些好奇而已。据说此人与县主容貌极为相似,以致于众说纷纭。根据宫里传来的消息,此人画得一手好画,尤其擅画人物肖像,与真人一无二致。此番皇长子得了怪病,也让此人给治好了。下官记得此人是县主庄子上出来的。不知道县主对其有无印象。”

“抱歉,邵大人。宛城不记得此人。”

“啊,对了,听说此人此前曾经在宛城县主的庄子上攻书,据说县主那位堂弟经常去找他。”

“原来是郦解元。不过,大人问我却是问错了人了,是否需要宛城将堂弟叫来。”

“这倒是不用了。下官也是好奇。听说此人为了给人看诊,所以才会误了会试。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此人甚有先贤的风范呢。听说此人写的《华丽缘》乃是通过宛城县主传入宫闱的。县主当真不记得此人了?”

“抱歉,邵大人,宛城不记得了。邵大人说的那《华丽缘》的故事,乃是宛城将事情交给了管家,管家不知好歹,去找了郦解元,这才有了这名动京城的好戏。宛城已经责罚过管家了。”

“不不不,宛城县主过虑了。其实,下官也是好奇。因为不久之前,令尊见到那位郦大人的时候,也是发了好久的呆,所以,下官才会有此一问。”

贾赦更加尴尬了。没错,第一次见到这位郦解元的时候,贾赦可是呆了好久,以为当今皇帝终于疯魔了,让自己女儿女扮男装出仕了,结果观察了半天才发觉不是自己的女儿。为此,贾赦可是纠结了很久呢。当然这样的事情,贾赦也只是在心里嘀咕一二,却是不敢说什么的。毕竟这样的事情可不是什么值得到处宣扬的事儿。

倒是贾瑾,见贾赦这边没有什么事情,很干脆地就起身告辞,去给贾母请安,贾母一见到贾瑾,就道:“二丫头,你可算是过来了。对了,宝玉已经搬到前头去了,你们姐妹也搬进园子里去吧。那里地方大,景致也好。适合养人呢。”

“老太太,园子里的景致自然是好的。只是,如今孙女还管着家里的事儿呢,若是住进了园子,就不方便了。”

“你在家里也留不得几年了,正该乘这个机会,好好玩玩才是。小姑娘家的,整日里愁这个愁那个,累不累啊。你把事情都忙完了,你叫你太太做什么?”

“老太太,就是因为太太要给孙女养小dd了,孙女才这么努力,希望太太能够好好休息几日,将身子调养好了,给家里添个康健的哥儿呢。而且自从太太有了身子,父亲走路都乐得打飘呢。”

“你i这丫头,倒编排起你父亲来了”贾母一把搂了贾瑾,笑道:“你这孩子呀。罢罢罢,老大那个老不修,又不是第一次做爹了,还这么毛毛躁躁的。难怪我们二丫头要笑话他了。”

“看老太太说的。不是有句话,叫做大孙子、小儿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吗?想必老爷也是一样的心思呢。”

贾母一愣,道:“你这丫头,居然编排起我来了。”

贾瑾道:“老太太,难道不是吗?孙女觉得老爷在这上头最像老太太了。老太太喜欢小孩子,父亲也喜欢。也托了父亲像老太太的福,孙女才有今天呢。”

贾母的眼眸里光芒一闪,道:“是啊。不过如今你们一个个都大了,也不听我的了。”

“看老太太说的,孙女那里不依老太太的。孙女还想着,乘着还在家里,多在老太太跟前,听老太太说说旧事,也长长见识呢。只是太医一再叮嘱,说太太这几个月要好生注意,所以连哥哥嫂子的哥儿姐儿也在孙女屋子里呢。这园子里又是山又是水的,实在是太危险了。”

“我们家还有奶嬷嬷呢,什么事情都你做了,还要她们做什么?”

“老太太,您难道忘记了,当初宝玉的奶嬷嬷是为了什么出去的?还有去年兰儿的奶嬷嬷也出去了,为的又是什么?还不是下面的人不尽心,奶嬷嬷也太不像话。如今哥哥嫂子都不在京里,太太又慎重其事地将哥儿姐儿交给了孙女,孙女可怕了,生怕这两个小家伙一调皮就不见了人影儿。”

“说起这两个孩子,我记得大姐儿如今已经会走路了吧?”

“可不是,老太太,这孩子皮实着呢,一个不错眼,就不见了人影儿。孙女那盆绿云,开得好好的,回头一见,连盆儿都没了。这孩子听说兰花糕之后,还以为是用兰花做的,将孙女那盆绿云送到厨房去了。至于那盆儿,她拿去养水仙,结果水仙没有养成,倒是摔了一地的碎瓷渣子。”

“那可曾受了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